一、试题回放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早已成为竞技体育强国。与之不相称的是:中小学体育课,经常被占用;强度稍高的运动项目,被移出了校运会;中国青少年的体质连续多年下降,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多项指标下滑……
这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电视台为此举办“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主题论坛,请嘉宾们各抒己见。应邀嘉宾有:朱女士(女排队员),林先生(体育专栏记者),方女士(学生家长),王老师(高中班主任),康同学(高三学生)。观众席上有学生、家长和其他感兴趣的市民。
请你以其中一位嘉宾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贴合情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教师下水作文三篇
解说:
说来也巧,以下三篇下水作文,从三个角度写作,并非有意义为之,而是对“少年何以强”的“何以”这一概念理解不同,从而选择写作角度定位有别。“何以”有三种意思:一是“用什么”“怎么”;二是“为什么”;三是表示反问语气,“怎么不”“没有”等。
以下三篇下水作文,你更喜欢哪一篇?
在已有世界冠军之后
——在“体育强国:少年何以强”论坛上的发言
深圳市教育科学院 葛富安
各位嘉宾,观众朋友:
大家好!
我是体育专栏林记者。今天论坛以“竞技强国:少年何以强?”为主题,我平时关注较多前半句;从今以后,我会多关注后半句:“少年何以强?”
“少年何以强?”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一篇演讲《未有天才之前》。这是九十六年前先生针对中国人的诺贝尔奖焦虑来讲的。这个焦虑,因莫言先生的获奖而消除。其实,中国还曾有过奥运金牌焦虑,这种焦虑被几代中国体育健儿的拼搏奋斗而消除。在此,我们要向小朱这样的中国体育健儿致敬。
鲁迅先生说,在未有天才之前,我们要做土壤。这已被证明是真知灼见。那么,在有了世界冠军之后,我们的校园体育应该如何发展?我们的少年何以强?我觉得,我们仍然要做土壤。
这里说的“我们”,台上的主要是我、小朱和家长方女士,再加上台下的热心市民。因为,康同学和王老师是这个论坛论题的中心。我们做土壤,就是为他们做土壤。
做土壤,首先是做一方干净的土壤。体育课被占用,高强度运动项目被移等等事实的背后,很多都有校园安全的影子。主要原因是社会干涉过度。与校园体育有关的安全事故处理,应该责任明晰,不能全由学校担责,那样的话,学校自然是有难以承受之重。其实,我们可进行社会责任承担制度,比如校园体育事故法规和保险制度等等。对此,我们媒体者有责任。今后,我会把目光更多投向校园,我们的专栏,会多一些同学们的身影。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校园体育有好的发展土壤,让校园体育回复本该有的样子。
做土壤,还要让自己成为土壤中的一粒。比如,小朱,你可以组团去校园,和同学们体育互动,那样,你们既可以在校园圈粉,又能激发校园体育热情,让竞技精神在校园里流淌,让校园体育产生新动能。再有,方女士,作为家长,你可以做好社区体育和校园体育的融合,比如,教给同学们大妈街舞。台下的热心市民,你可能是乒乓高手,是高尔夫健将,或者是国际象棋高段选手,你可以放下身段,走进校园,成为校园体育课堂的一分子,那样,自己的体育专长自然会在校园里生长,这便是做土壤的幸福。
是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好花从泥土里长出来,这便是泥土的报酬。”做土壤,让校园体育的土壤健康;做土壤,成为其中一分子,校园体育才能获得健康发展的外环境。有了土壤环境,我们期待的少年身体康健,精神俊郎,才更会成为可能。少年强,则中国强,才可能成为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