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拿起笔来,准备写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呢?在我看来,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思想内容方面要争取做到“写实”,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都要符合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实际情况,说真话;二是艺术表现方面要争取做到“出新”,选材力求新鲜,构思力求新颖,方法力求新奇,语言力求新意,在这几条中只要能做到一条,也该算是有所创新的文章了。而对我们初学写文章的人来说,尤其要记牢:思想内容的“写实”是根本。只有内容真实,才能反映生活;只有体验真切,才能写好细节;只有感情真诚,才能感动读者。只有在“真”与“善”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美”的追求。一句话,只有在“写实”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新”,“出新”也才有意义。
在《红楼梦》的第一回,曹雪芹曾借书中“石头”之口,阐述了自己关于文学创作的重要观点。他说:“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至若才子佳人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曹雪芹不仅如此尖锐地批判了历来的许多平庸作品,而且用自己呕心沥血的文学巨著《红楼梦》证明了自己的“写实”和“创新”。
对于《红楼梦》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作出如下评价:“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盖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正因写实,转成新鲜。”
曹鲁这两位文化巨人,在谈到平庸作品时,都使用了“套”这个概念。曹雪芹所说的“皆蹈一辙”和“共出一套”,以及鲁迅所说的“旧套”,其含义大致相当于我们现在所批评的“公式化”和“概念化”,内容落入“俗套”,表现方法“老一套”,语言则多为“套话”等。与之相反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则“不借此套,反倒新奇别致”。而鲁迅所说的“正因写实,转成新鲜”这八个字,则更是对《红楼梦》写作特色的高度概括。
也许有人要问,上述关于文学创作的大道理,跟我们学生习作有关系吗?对此我可以肯定地回答:有!因为从写作文到搞创作,从文章学到文学,虽然各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但在某些最基本的道理方面,其实是一致的。比如说,这反对落入“俗套”和“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的观点,就同样应该成为学生习作的指导思想。所以,我每年参加“增华阁”大赛的阅卷工作时,总希望多看到一点“写实”的文章,多看到一点“新鲜”而不落俗套的文章。
那么,鲁迅先生所说的“写实”,到底包含一些什么样的具体内涵呢?他为什么认为“正因写实”就能“转成新鲜”呢?我们又应该怎样“写实”,才能“转成新鲜”呢?
鲁迅先生所说的“写实”,我以为首先是指写自己亲历亲为的真事,或者至少是自己耳闻目睹,比较熟悉的人和事;还有就是写经过自己调查访问,达到深入了解的人和事;当然也应该包括在上述基础上,写按照文学规律进行过虚构的人和事,这虽然已经不属于“生活真实”,但有时却能成为一种“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的“艺术真实”(毛泽东语)。以上这几种情况,都属于“写实”的范畴。
实际上,不管是写“生活”之“实”,还是写“艺术”之“实”,都同样是“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真实反映,它们的共同来源都是“生活”。所以毛泽东说:“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所以说,生活真实是“源”,是“第一手材料”,是“直接经验”;艺术真实是“流”,是“第二手材料”,是“间接经验”。这两者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但我们一定要记住:不能用“流”来代替“源”,不能用别人的经验来代替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个性创造。
那么,为什么说“正因写实”就能“转成新鲜”呢?因为“写实”就是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永远是丰富多彩而且不断变化发展的。正因为如此,才会有“生活之树长青”,“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之类的名言。这“长青”和“不同”,可不就是“新鲜”吗?只要我们写作时怀着真诚的情感,从生活中选取具体生动的素材,描述自己的真实体验和深切感悟,我们就能写出让人感到“新鲜”的文章。而在我们通过阅读吸收更多第二手材料和间接经验的同时,我们当然也可以适当地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写法,但我们一定不能拿现成的作品去“剪裁”生活,不能拿别人的间接经验来“取代”自己的直接体验,不能拿别人的第二手材料来“充当”自己的写作素材。因为如果那样写,就肯定只能产生“人云亦云”、“共出一套”的平庸之作。
前面我们所看到的一些记叙亲身经历的好文章,就是“正因写实”而“转成新鲜”的例子。由于其独特的生活经历与深切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自己的特殊经历和体验,但凡有这样的写作素材,只要能以真诚的态度和朴实的语言把它叙述描写出来,就比较容易出新出彩。同时要注意,在这种记事写实的文章中,还要争取把细节写好。因为生活主要是由细节组成的,抓不住细节,写不好细节,也很容易因为“写实”落不到“实处”而流于空泛,流于一般化和表面化,也就谈不上写出自己的特色。
当然,我们不可能每篇文章都能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第一手材料。如果我们要写自己不可能直接参与体验的事情,那就要作一点调查研究。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像记者那样去“深入采访”,去“复原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