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入实施。实现素质教育是我国现阶段教育事业的主要目标。新形势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高度重视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所谓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大方面: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严格按照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进行设计。设计理念重点突出“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三大块,同时结合三个方面去考虑:(1)以学科理解为基础。本课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本诗写作背景以及其作品风格。知人论世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2)创设真实情境。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己用语言描绘出诗歌中的画面,并借助图片来帮助学生加强想象。(3)注重拓展延伸。本课强调学生能够从一首诗中掌握到读其他诗的能力。所以本节课还拓展延伸了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要求学生用缘景明情的方法进行鉴赏,加强思维训练。
《新城道中》选自《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这八个字既是单元目标“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也是考纲“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这一能力要求在课内的具体再现,是必修课诗歌鉴赏的延续。它起到了课内外衔接的作用,起到了平时训练与高考规范答题的过渡的作用,所以对这一单元的诗歌既注重诵读欣赏的教学,也要注重欣赏方法的探究。
本次按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的教学设计的大体思路为:(1)内容导入。要求学生回顾苏轼《赤壁赋》第一段的写景描写,让学生体会情景交融之美。(2)吟咏诗韵,整体感知。通过多种方式诵读,让学生把握这首诗“乐”的基调。(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抓住意象特点,鉴赏诗歌画面美,从而体会诗人的乐。(4)拓展延伸。根据缘景明情的方法,让学生赏析《望江南·超然台作》中的景情。
【教学反思】
在这整个过程中,虽然有融合新时代的语文学科素养,但是仍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创新的思想不够多。例如整个思路是从诗歌的景与情切入,创新性不够。
二、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特别注重课中反思,课中主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明确、课程活动是否围绕学习目标来进行,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提高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让学生更多地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否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否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提供条件。
【情境在线】在进行提问时,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学习兴趣非常地浓厚,积极性很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各自干各自的事情,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所以导致课堂有点单调。
【反思】考虑到这些问题,所以再次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在上课前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探讨,同时在课堂上老师在学生中间再多次走动,指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行为。形成我们所说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格局,整个课堂学习达到了生动活泼的理想境界,体现学生学习效果的“动”,是不曾预约的“精彩”。
三、课后回顾反思
本堂课表现尚可之处:
1、课前导入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学生在回忆《赤壁赋》中的片段后,能迅速捕捉到情与景有机结合的重要性,且与后边的各教学环节衔接紧密。
2、“初读感知 置身诗境”环节,学生参与度高,学生齐读精神饱满;教师指导能够感染学生,带领其进入诗境。
3、在《新城道中》课堂教学环节中,从学生主体性看,课堂教学效果不错,学生活动较积极,参与率也较高,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原则,学生对诗歌意象和情感的把握都比较准确,语言表达也很准确,答题思路也不错;从教师主导性看,在“研读字词、缘景明情”环节对学生给予适时点拨,教给学生鉴赏探究的方法,提示学生鉴赏诗歌的切入角度,做到训练有素,循序渐进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这也是今后我应该始终贯穿在诗歌教学之中的一个核心教学素养,今天教学中发挥不够完善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实践,一一落实。
本堂课教学失误反思:
- 朗读环节应该更灵活多样,比如学生个读、教师范读或名家诵读等。
- 景情分析相较于课前预设快了几分钟,导致后边的教学时间多了,增加讲授内容后又没把握下课时间,以至于课堂总结稍显粗糙,教学中对突发事件的处理不够灵活。
四、再教学设计反思
首先在上课之前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多熟悉课本内容。更强化对学生的引导。设计好情景,循循诱导,促进学生不断反思。对整个知识点的衔接过渡进行再打磨,力求做到更加的自然,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