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说说语言养成。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表达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思想情感的传达与交流;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语言直接作用于听者或读者的感官,极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考场作文评判中一直作为重要方面。语言养成应当作为作文教学的关注点。
语言养成的基本要求是简明、连贯、得体,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现状,尤其应关注语言得体和语言有文采两点。
看人说话——语言得体。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意思是讲说话要看对象。写文章同样如此,也要看读者对象,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弄错了对象,不符合需要,再漂亮的语言也是拙劣的。有位中文系大学生写了一份请假条——
敬爱的老师:
昨夜雨急风骤,风云异色,天气突变。因吾尚在梦中,猝不及防,不幸受凉!鸡鸣之时,吾方发现,不想为时已晚矣!病毒入肌体,吾痛苦万分!
亦悔昨夜临睡之际,不听室友之劝,多加棉被一条,以至于此晨之窘境。
吾痛,吾悔!无他,惟恸哭尔!室友无不为之动容!
本想学业之成就为吾一生之追求!又怎可为逃避病痛而荒辍学业乎!遂释然而往校。但行至半途,冷风迎面吹,痛楚再袭人。吾泪涕俱下,已到生不如死之境,哪得气力再往之。不得已,而借室友之臂,返之!
由此上述,为吾未到校之缘由。
吾师应懂,吾未到校,乃吾迫不得已之。
非不为也,而不能也。
吾亦懂,吾未到校,吾师失一佳徒之痛苦。
无吾,汝课索然无味哉!汝苦,吾亦苦!但,病痛不饶人,敬请谅之!
如有幸再见吾师之面,再听吾师之课,吾定当负荆请罪,自辱其身!
呜呼哀哉!呜呼痛矣!
学生×××敬上
很显然,这个大学生就是不看对象,不考虑表达的需要,写出了一份非常“搞笑”的请假条。出现这种情况,极可能与多年来高考作文文体不限,老师只教对付考试的“一招”,中学生缺乏语言得体的养成训练有关系。我们应该深刻认识这一语言“残疾”现象,要强化学生语言得体的认识,让他们把握住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写说明应用文做到准确简明,写记叙描写文做到生动形象,写议论说理文要做到切当严密,同时根据语用的需要调配语言的形态与色彩。
语言得体的养成,除了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之外,还应设置不同的生活情境进行实际的语言操练。例如:假如你是一个记者,就“我为奥运作贡献”的话题进行采访,面对体育运动员该怎样说,面对机关干部该怎样说,面对北京的农民工该怎样说,面对教师该怎样说,面对小学生该怎样说,面对退休职工该怎样说;你把采访所得写成综述该运用怎样的语言,你撷取一个采访镜头写成特写该运用怎样的语言,你根据采访内容写成评论该运用怎样的语言,你提炼采访内容写成社会分析报告该运用怎样的语言。又如:当今社会人们的环保意识普遍不强,不少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无视环境的污染,不少地方官员为了政绩给破坏环境的企业大开绿灯,不少群众也只注意家室的小环境而不注意公共卫生,甚至连中小学生也随地吐痰乱扔食品袋……作为一名环保志愿者,你要向大家进行保护环境的宣传,如何给小学生做环保演讲,如何制止正在破坏环境的市民,如何给电台写一篇广播稿,如何给报刊写一篇调查报告,如何给市长写一封呼吁环保的信,如何和环保专家探讨环保策略……。这样的情境作文,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得体意识,不断提高他们根据不同需要运用语言的能力。
换一种说法——语言有文采。孔子有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都注重修辞,同样一个意思,“如是说明的话,要使它最显豁;如是指象的话,要使它最妙肖;意在激刺,则使它具有最强的刺激力;意在描摹,则使它含有最好的生动态……”(叶圣陶《作文论》)总理温家宝的文化底蕴就十分丰厚,他在答记者问时随意引用古语、诗文和典籍,这里举出几例——
加载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