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
小学作文
小考作文
初中作文
中考作文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
单元作文
话题作文
作文素材
写作指导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工作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发言
活动方案
思想汇报
会议纪要
事迹材料
规章制度

开拓进取,人弃我取-谈取材指导中的思维训练

时间:2016-07-26  归属:高考作文指导

  开拓进取,人弃我取-谈取材指导中的思维训练
  作文时,学生群体上取材的雷同和陈旧,是常见的弊病。这除了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强外,和老师的指导也绝非无关。本文试从老师的指导上谈两点浅见。
  一、开拓思路,再现生活
  教师未能开拓学生的取材思路,使他们去写自己真实的生活,因而作文时只好捏造事实拾人牙慧,是学生群体上取材雷同的主要原因。小语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里为小学生作文的“写什么”提供了依据,即写真实的生活。尽管学生的生活面不怎么广,生活内容不怎么丰富,但毕竟还是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有所历的。作文时之所以会感到没东西可写,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没有养成积累生活并及时把它记下来的习惯,只是到了作文课,老师布置写几次就是几次。因此,课堂中的取材作文,就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即“写什么”大多来自广阔的生活空间,指导“写”多在狭窄的课堂中,“有什么”在先,“写”在后,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无法即时联系。学生对生活中原已感知过的事物,随着空间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除了印象特别深刻的以外,将会日趋模糊、淡忘、消失,这时就觉得脑中空荡。
  其二,课堂上,老师根据作文题目指导学生作文时,其取材思维有两个特点:一是对作文题中的“例举材料”和所指范围具有优先选取的心理。如:“我们每天都要做许多事情,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件写下来,如买东西,打扫卫生,做游戏等。”多数学生都只选取“买东西,打扫卫生,做游戏”来写。这三项被别人选取后,许多学生将陷入困境。这说明,例举材料能给学生指示取材方向,也能使之陷入此中不易开脱。二是前一个学生的取材会引起尚未取到材料的学生的注意并作好“我也写什么”的心理准备。这对尚未取到材料的学生来说具有提醒和开导作用,但也使这些学生大多只能沿着先前学生的取材思路选取类似的材料。这两点可以说是定势思维的作用。
  要使学生能够有话可说而不雷同,就应该开拓其思路,使之再现生活图景。同时,既要利用思维定势中积极的一面,也要克服其消极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取材中要善于引导。如一位老师指导学生写“我学会了——(如洗衣、做饭等)”这个题目,其第一层次的取材指导是这样引导的:
  师:老师相信,我们每个同学都已经学会了做许多事情,就是没有写出来别人不了解。今天老师要求你们把自己学过会做的事选一件来写。想一想,准备写什么,先说说。(生①写洗衣服,生②写做饭,生③写洗碗,生④写洗菜,生⑤写喂鸡,生⑤写喂兔,生③写喂猪……)
  师:好!说明大家都是好孩子,学会了做不少家务事。小学生守则要求我们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这方面的内容也可以写。(生①写叠被子,生②写钉扣子,生③写系鞋带,生④写整理书包,生⑤写收拾房间,生⑤写洗澡……)
  师:好了,刚才大家要写的都是在家中的劳动,在学校里学会了哪些劳动,想得起来吗?(生①写植树,生②写种花,生③写扫地,生④写擦桌子,生⑤写洗厕所,生③写修课桌,生①写当门卫,生③写做值日……)
  师:不错,以上大家写的都是劳动方面的技术,跟学习有关的事同样可以写。(生①写削铅笔,生②写用钢笔,生③写用毛笔,生④写打作文格,生⑤写查字典,生⑤写摆学具,生①写折纸,生③写做标本……)
  师:很好!从以上的选材中我们可以知道家里的事可以写,学校的事可以写,劳动方面的可以写,学习方面的也可以写。同学们再想想,你们还学会了做哪方面的哪些事。(学生从文娱体育方面想到跳皮筋,跳绳,打乒乓球,打排球,踢足球,下跳棋,下军棋,下象棋,投手榴弹等;从野外中想到捉泥鳅,钓鱼,捕鸟,网蜻蜓,砍柴,采茶,拔草等;从节日中想到放鞭炮,吹气球,包饺子,包粽子等;从不同的季节中想到游泳,制冰棒,堆雪人等。)
  接着教师选例指导学生进入具体材料内部作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的取材指导。
从以上取材的片断指导中可以看出,老师的引导注意到三点:首先注意打开取材的各个面。其中有空间方面的,如学校,家庭,社会;有时间方面的,如平常,节日,季节;有内容方面的,如劳动,学习,活动。取材面一打开,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可写的内容就多,避免雷同。其次注意引导的时效性,即在某个面上停留多久,何时引向另一面。这样,既能发挥学生定势思维的导向作用,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再现某个生活面中经历的事情,又能克服定势思维的束缚,免得一直在某个面上打转虚耗时间,使课堂教学得到有效调控。再次注意由引到放,老师的第一次引,意在让学生在家务劳动上取材;第二次引,意在让学生在自理生活中取材;第三第四次引,意在使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取材。通过这四次引,学生有了“开放”意识,教师展示后放开学生不仅能打开面,而且也能取到点。从开头的引至后来的放,从眼前的引到将来的不需要引,才是开思路的目标。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取材指导思维训练
  • 上一篇:如何提高语文阅读和作文的教学质量
  • 下一篇:感受思考想象-多角度构思立意作文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