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和微微的笑。
……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陇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冰心《笑》)
[简评]
这是两幅对称的意境很美的画面。新月、绿树、抱着花儿的人物和浮在人物嘴角的“微微的笑”,这是构成画面上一致的地方;而古道、海面、行路的驴蹄、滴水的茅檐、人物性格和年龄的差异,却又把画面严格地区别开来。共同与不同的鲜明对比使它们成为两首各具特色的精湛的小诗。
②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
……。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口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字。
……
微风早已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鲁迅《药》)
[简评]
从“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的“秋天的后半夜”,透过“弥满了茶馆的两间屋子”的“青白的光”,人们可以想见老栓买“药”前的沉重心境,与笼罩着全家的沉闷气氛。等到人血馒头到手,老栓充满了幸福感时,“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阴沉的心情豁然开朗,仿佛希望就在眼前。而到了小栓病死,华大妈给儿子上坟时,景色却是满眼凄凉,周围“都是死一般的寂静”,只有枯草的细颤和乌鸦的辣立。这样,通过景物描写的强烈对比,渲染了人物不同时期的思想情绪的变化。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简评]
在并列写这么两幅极不协调的景物画面时,作者的采用的手法是巧妙的。写景物分作悲喜两个方面,无论整体或部分,都用的是对比的写法。写天气,一方面是阴,一方面是晴;写湖面,一方面是“浊浪排空”,一方面是“波澜不惊”;写人物活动,一方面是“商旅不行”,一方面是“渔歌互答”。为了引起恐惧愁苦之情,就写“虎啸猿啼”,为了引起快乐之情,就写“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同样是动物的活动,而引起的感觉却绝然不同。这样互相对照,悲的就更显得可悲,喜的就更显得可喜了。
④初春的阳光温暖地照着大地,新耕的泥土发散出一股清香。山路沿着山涧蜿蜒着。清澈的涧水越过一个个圆石,潺澉地向东流去。路旁山坡上已泛出一片青绿,一丛丛野花迎着春风盛开着。时而有几队迟归的雁群在晴空中掠过,发出短促而嘹亮的鸣声。
……
山路两边是一片松林。一阵风吹来,松林发也浪涛般的唿啸声,给人一种庄严、悲壮的感觉。烈士墓在山腰的一块平坦地上,周围是一片粗壮的苍松,墓地当中就是那棵盛开着的三月雪。在松树旁,在三月雪下,散布着十几丘坟墓。(萧平《三月雪》)
[简评]
这是两幅气氛不同的图景,前一幅明快、清秀;后一幅肃穆、悲壮。情景、气氛的对比变化,暗衬出小娟和周浩来到烈士墓之前和来到时截然不同的心情。情随景迁,恰到好处。
⑤风刮得还是很紧,这会儿可已经转成东风,把雪儿和雨云都吹散了,早晨八点钟光景,从那堆迭得很高的阴霾的云层中,露出来澄澈的天空。阳光投下暖和和的、象刀剑一样笔直的光线。雪开始融化了。草原越来越黝暗,这儿那儿交织着一片片绿宝石似的茁青的庄稼,和一条条金黄色的残梗。水在闪烁,细流在路上的车辙中奔流。在土墩上干了的尸体,睁着看不见的眼睛,凝视着蓝天。(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
[简评]
春天,万物得到了复苏,而俄罗斯人民呢?得到的是死亡。大自然的“生”与人类的死的强烈对比,活生生地揭露了在沙皇政府奴役下的苏联民不聊生、哀鸿遍地的生活惨象。
⑥那是一个美丽的五月的傍晚,白桦、白杨、榆树、稠李和橡树上的叶子刚刚绽开。榆树后面的一丛丛稠李,正鲜花盛开,尚未凋谢。一只夜莺就在近旁,另外两只或者三只,在下面河边的灌木丛里,正如行云流水,婉转歌唱。很远就可以听到从河那边传来的大概是下工回来的工作的歌声;太阳落到森林后面,透过层层叶簇,金光四射,迸发出万道霞光。这一边,是一片璀灿的新绿,榆树的那一边,则一片昏暗。甲虫在飞,又进而摔下,落到地上。(列夫·托尔斯泰《谢尔基神父》)
[简评]
作者用对比手法,描写了谢尔基神父隐修室内外截然不同的两个天地:榆树的那一边,即隐修室内是一片昏暗、死寂的景象,这正好与神父寂寞、空虚、伪善的心理相映衬。描写时,作者没有平均使力,而是有详有略。这样,不仅的内容上,而且在笔力上都加强了对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