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9:
难忘的经历
丹阳市三中初中 李 华
1992年“增华阁”大赛获奖作品
“我多么希望,有那么一天,我最亲爱的不是钥匙扣……”这句歌词,正道出了我内心的愿望。
自从我懂事起,爸爸妈妈就离开了我和弟弟。别人家的孩子见了我和弟弟常说:“你们的爸爸妈妈不要你们了。”然而我和弟弟知道,爸爸妈妈是去东北工作,是为国家才离开我们的,我和弟弟都不怪他们。
我和弟弟单独留在这里上学。我每天很早就起来烧早饭,接着送上小学的弟弟去学校,然后自己才能去上学,中午回来还要烧饭,洗衣服。每当我回到家,总见门口站着弟弟,有时心里就有些酸,难免抱怨爸爸妈妈。别人的孩子都有父母的疼爱,而我们却像被抛弃的孩子。弟弟时常被人欺侮,有时哭着回到家,嘴里还喊着:“爸爸妈妈,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呀?”
爸爸妈妈每月寄给我们生活费,但我们作为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心和疼爱。
有一天,我放学回到家,发现弟弟病了。他脸色苍白,嘴唇微紫,头上烧得厉害。我急着要送他去医院,然而家中又只有我一人。我只好把自行车放稳,再把弟弟抱到车上,一步一步推着车去医院。
到了医院,最使我为难的是“家长签名”。我代替爸爸妈妈签上“姐姐”,医生还不同意。我只好恳求他们,他们最后才勉强答应。我不免又想起远在东北的爸爸妈妈。当弟弟从急诊室出来时,嘴里也喊着爸爸妈妈。我看着弟弟微动的嘴唇,眼泪实在忍不住,流到了弟弟脸上。我只能反复地安慰他;“爸爸妈妈会回来的。”
我实在不忍心弟弟再受病痛和想念父母的折磨,毅然发了电报给爸爸:“弟病,速归。”此时,我正面临期终考试,弟弟又住在医院,需要有人照顾。我只好家里——学校——医院三处跑。过了两天,终于有位邮递员送来了电报。我高兴万分地打开电报一看,却好像当头挨了一棒。电报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工作忙,不归,勿怪。”我又看了一遍,再看一遍,这是我爸爸妈妈说的话吗?他们难道真那么狠心,就这么丢下我们不管了吗?
每当我去医院时,弟弟总问:“姐姐,爸爸妈妈回来了吗?”我总是不回答,含着泪走开。医院里的病人都在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的弟弟。我不禁对父母产生了怨恨的心情。
终于到了那一天,是除夕,我们最盼望的爸爸妈妈终于从东北回来了。
他们一进门,就拥抱着我们,弟弟更是撒娇地喊着:“爸爸、妈妈,你们怎么到今天才回来呀!”我们一家都在哭泣,沉浸在一种又喜又悲的气氛中。我的心中又浮现出伴随我的钥匙和生病时的弟弟。我不由挣脱了妈妈的拥抱。
妈妈含着泪对我说:“华,爸爸妈妈对不住你们,害你们受苦了。小宝的病全好了吧?说老实话,我们当时真不忍心拍那份电报,可那时工作繁忙,实在脱不开身。不要怪爸爸妈妈,好吗?”说到这里,妈妈再也说不下去了。从来不落泪的爸爸眼眶里也含着泪,抚摸着我和弟弟的头说:“爸爸妈妈对不起你们,没有尽到做父母的责任。我们不是好爸爸、好妈妈……”我再也忍不住地大哭起来说:“不,爸爸是好爸爸,妈妈也是好妈妈……”弟弟也跟着喊;“爸爸、妈妈……”
对我来说,这真是一段永远难以忘怀的生活经历。
讲评:
特殊经历弥足珍惜 李华的这篇文章,取材于“一段永远难以忘怀的生活经历”。这种特殊的经历,一般同学未必有,所以对大家来说,首先文章的内容就是新鲜的。文章重点描绘了自己陷入困境的情形:弟弟生病住院时的焦虑,医生要求“家长签名”时的尴尬,既要照顾弟弟又要应付考试的辛苦,发电报要求父母回来的急切,接到电报得知父母不能回来的失望,以及同时还要安慰、哄骗弟弟那种复杂而痛苦的心情,都朴实感人地表达出来了。另一方面,作者写自己对父母情感的变化,也很细腻,而且有层次:先是懂事理解,但有时难免抱怨;然后是在特殊情况下迫切的期待,导致极大的失望乃至怨恨,但又只能压抑在心中;最后是父母回来时兴奋且悲喜交集的心情,然而又对父母的热情产生一种下意识的抗拒反应;直到父母说了一番解释道歉的话,才最终引起她感情的爆发,表现出对父母在更深层次上的理解和感激。而对弟弟比较简单而幼稚的情感反应,则又有不同的描写。诸如此类的特殊经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可能会有。请记住,这往往是最好的写作素材。
(2)写人:“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在谈到描写人物的时候,鲁迅先生曾经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
对鲁迅先生的这段话,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呢?首先是理解它的本义,就人的五官而言,最为生动、最能传神的确实是眼睛。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再看这句话的引申义,“眼睛”就成为一个比喻,指的是人物外形、言行、心理等方面最显著的特征;而所谓“头发”则是指琐碎的、无意义的事情。所以,鲁迅先生的意思就是,描写人物的时候,要尽量抓住其外形、言行、心理方面比较鲜明突出的表现,来具体生动地反映其思想性格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