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己亲自去刺杀听琴,还不如让自己去死。他是那么的热爱着听琴。 在景仁毫无注意的时候,爷爷归了天。景仁一家都沉浸在丧失亲人的悲痛中。 和珅却并不因为景仁爷爷的离去,而撤回密令,反而督促景仁,早些刺杀听琴,务必在乾隆寻到听琴之前。 听琴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又做错了什么呢?逃不过杀身之祸啊!如果,自己的前途要建立在刺杀听琴的份上,自己还算男人吗? 不!他要带听琴远离,逃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没有杀戮的地方。从此,过着隐居的生活。 “听琴,和我走吧!离开这里,我们到一个没有是非的地方去。” “走?为什么,我们一家才刚刚安定下来!” “你有危险,真的,我不骗你。” 景仁一边说着,一边从怀中拿出和珅的密令。 听琴见到密令,开始很紧张,继而又很平静。 “我不走,我没有做错事,要杀就来吧!” 景仁没有办法说服听琴,自己也不可能留下,就给了听琴一笔钱,让她照顾好自己,自己打算远走高飞躲避一时。 “都是我不好,连累了你们家,连累了你。” “怎会这样说呢?一切都是缘分,该来的总会来。” “你要逃到哪里去啊!” 听琴心里十分难过,她毕竟是景仁的未婚妻子,可是,她给景仁一家没有带来福气,反而带来沉重的负担,景仁为了她而去漂泊,她又怎能心安理得呢? 这时,延熏朝她走来。 延熏也暗地里接到了,有人要刺杀听琴的密报。他,是赶过来告诉听琴这个消息的。 “都是我不好,把你的模样做成美丽的红陶,才给你带来麻烦!” “不怪你!真的不怪你!” “小心!……” 延熏在说话的时刻已经倒下了,一支利剑从树梢飞来,刺穿了延熏的心窝,这下,惊呆了景仁,听琴,抱着延熏,对景仁大声呼喊“快点带家人离开这里啊……” 景仁没有动:“不!我要和你在一起,保护你!” “你让我现在去死吗?” 听琴拔出延熏胸口的利剑,刺向自己的心房。景仁一边说:“不!不!”一边在悲痛中离去…… 有两个蒙面的黑衣人,他们是和珅派来刺杀听琴的,刚好赶在了皇帝的前面,在他们刺伤听琴的时候,红陶技艺人延熏奋勇保护听琴,他自己中箭倒在血泊中。 乾隆就在紧要的关头,匆匆地赶到。那两个蒙面的人,看见乾隆来了,逃之夭夭。 乾隆来到听琴的面前。 “听琴,我来接你的,和我回紫禁城吧!” “你是?” “我是当朝的皇上乾隆。” 乾隆看着倒在血泊中的延熏,很是震惊,就传令追查凶手…… 听琴终于见到了他日夜思念的人。可是,他不明白,乾隆为什么接她进宫的时候,还要让和珅刺杀她? “不是我,我也不知道什么人会刺杀你!” “我不会走的,延熏为我而死,景仁为我而逃亡,我岂能自己坐享荣华富贵。” “难道!你不想我吗?”乾隆有些悲情。 “我想你有什么用,还没有进宫,已经被人刺杀,我若真去了,也照样是个死!” 听琴悲哀地说着。 乾隆还想说什么,听琴已经转身离去。无论乾隆怎样呼喊听琴,听琴都没有回头…… 听琴的心里也很难过,她真的不能随他而去。
乾隆暗地里派人查找凶手,若干年后,终于知道了一切是和珅所为,等他查办了和珅,再找到听琴,听琴的踪影已经消失在彩云间…… 乾隆在沛关筹建了宫殿,在那里住了一段时间等待听琴,可是,街上依然没有听琴的身影,却有听琴制作的扇子,有延熏师傅制作的红陶,就是没有听琴的消息。 有人传说,那日,延熏没有死,被救活过来以后和听琴成亲了,此后,他们两个人隐居起来,发扬他们的传统手艺,街上的扇子与红陶,都是他们收徒所做的工艺。 还有一种传说,听琴埋葬了延熏,自己按照延熏的技艺把红陶手艺发扬广大,从此,她是红陶的传承人。 最后,还一些人传说,景仁回来以后,带走了听琴一家隐居山林,从此,他们的后人,只读书,不做官,只发扬沛关的传统手艺。 乾隆在怀念听琴的时候,会到西湖与沛关走走,并且管家收购当地的纸扇与红陶,以此方式,来解思念之苦,缅怀喜欢的听琴。 美丽的沛关,依然山青水秀,浩浩烟云,淹没了许多故事与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