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
小学作文
小考作文
初中作文
中考作文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
单元作文
话题作文
作文素材
写作指导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工作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发言
活动方案
思想汇报
会议纪要
事迹材料
规章制度

课外名著导读:《聊斋志异》清代短篇小说的最高峰(2)

时间:2019-08-11  归属:名著导读

精通民间文学的“孩子王”

《聊斋志异》是我国一部优秀的短篇小说故事集,它的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他生于明朝崇祯十三年(1640年)农历4月16日,家住山东淄博市淄川县城东的蒲家庄。

蒲松龄自幼聪敏,而且勤奋好学,19岁那年第一次参加童子试,蒲松龄过五关斩六将,一连夺得县、府、道三个第一,考中了秀才。然而科举考试的道路并没有一路平坦地通向下一个关口。康熙十八年(1679年),蒲松龄将短篇小说初次结集,定名为《聊斋志异》。

通过蒲松龄所做的《聊斋志异》,我们可以了解到,《聊斋志异》乃是发愤之作,也是孤愤之书。因为在世俗观念中,蒲松龄和他的《聊斋志异》受到了讥笑和冷落;即便是亲朋好友,也没有支持他的知音,对他执著于创作的态度或是不屑,或是劝阻。大约在康熙二十七年,蒲松龄结识了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位知己——当时的诗坛盟主王士祯。蒲松龄与王士祯两人一见如故,结下了文字之交。王士祯读过了松龄的《聊斋志异》后,颇为赞赏。通过这位文坛泰斗的称赞,《聊斋志异》声名远扬,在社会上引起了关注和重视。

蒲松龄从刚刚成年的时候便开始了《聊斋志异》的创作,到整部书完成,前后耗费了四十多年的时间,凝聚着作者大半生的心血。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这位中国古代文学界的伟大文学家,犹如一颗闪动着奇光异彩的明星,在历史的天空中悄然陨落,与世长辞,时年76岁。

贫寒而又坎坷的遭遇,使蒲松龄能够接触下层社会,尤其是农村生活;屡试不第的科举经历,更使他对社会生活、对文人的处境有了深切的体验,这是蒲松龄能够创作出不朽的《聊斋志异》的根本原因。蒲松龄一生著述丰富,是一个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文集四卷,诗集六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三种,通俗俚曲十四种,今人搜集编定为《蒲松龄集》。现有《蒲松龄全集》刊行于世。蒲松龄在《聊斋自志》中记述了《聊斋志异》的成书过程:“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篇。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这说明本书是在广泛搜集民间故事、传说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或源于唐传奇《任氏传》篇末评语,是记录奇异故事的意思。本书初稿约成于作者40岁时(康熙十八年,1679年),后又不断修订增补,成书12卷,共491篇,在作者生前即以抄本传世。

看鲁迅如何读《聊斋志异》

唐人小说单本,至明什九散亡;宋修《太平广记》成,又置不颁布,绝少流传,故后来偶见其本,仿以为文,世人辄大耸异,以为奇绝矣。明初,有钱唐瞿佑字宗吉,有诗名,又作小说曰《剪灯新话》,文题意境,并抚唐人,而文笔殊冗弱不相副,然以粉饰闺情,拈掇艳语,故特为时流所喜,仿效者纷起,至于禁止,其风始衰。迨嘉靖间,唐人小说乃复出,书估往往刺取《太平广记》中文,杂以他书,刻为丛集,真伪错杂,而颇盛行。文人虽素与小说无缘者,亦每为异人侠客童奴以至虎狗虫蚁作传,置之集中。盖传奇风韵,明末实弥漫天下,至易代不改也。

而专集之最有名者为蒲松龄之《聊斋志异》。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山东淄川人,幼有轶才,老而不达,以诸生授徒于家,至康熙辛卯始成岁贡生(《聊斋志异》序跋),越四年遂卒,年八十六(1630—1715),所著有《文集》四卷,《诗集》六卷,《聊斋志异》八卷(文集附录张元撰墓表),及《省身录》《怀刑录》《历字文》《日用俗字》《农桑经》等(李桓《耆献类征》四百三十一)。其《志异》或析为十六卷,凡四百三十一篇,年五十始写定,自有题辞,言“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同黄州,喜人谈鬼,闲则命笔,因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是其储蓄收罗者久矣。然书中事迹,亦颇有从唐人传奇转化而出者(如《凤阳士人》《续黄粱》等),此不自白,殆抚古而又讳之也。至谓作者搜采异闻,乃设烟茗于门前,邀田夫野老,强之谈说以为粉本,则不过委巷之谈而已。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聊斋志异课外名著导读
  • 上一篇:课外名著导读:《儒林外史》中国古
  • 下一篇:初中课外名著导读:《搜神记》志怪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