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
小学作文
小考作文
初中作文
中考作文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
单元作文
话题作文
作文素材
写作指导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工作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发言
活动方案
思想汇报
会议纪要
事迹材料
规章制度

高考作文选材达标技法(2)

时间:2016-10-01  归属:高考作文指导

  下面是两篇2000年高考的满分作文,所引事例,哪一个大家不熟悉呢?
   沧海看云
  看云,就是解读生活。看那流云飘忽不定,苍穹底下立着小小的人影,每个人都在看云,每个人都在经历看得见摸不着的生活。
  不同的人,看云看出不同的形状色彩;不同的人,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答案。答案千姿百态,人对生活的追求便不一,于是生活便因了答案的丰富而多姿多彩了!
  生活,一个多大的概念?纵穿古今,横越中外。总之,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包。
  花木兰的人生字典有孝勇二字,这便是她对生活的答案,于是身披战袍的她终于演义(绎)了一首感古动今的千古绝唱!
  古今中外,那难以计数永卧沙场的将士,与敌人殊死搏斗不言退缩,因为他们对生活的答案就是:是军人,就要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生活便因此抹上了浓重的豪情壮志。
  四百年前罗马鲜花广场上被熊熊烈火烧死的那个不屈的灵魂,毕生信守的人生答案便是坚持真理,几百年后的世人在仰望真理的同时,生活里又有了关于真理的动人色彩。
  不甘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在仕途不如人意的迷惘中,从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中得出了新的答案,于是在广阔山水中挥洒不羁情怀,挥毫成就一篇篇传世文章。
  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的一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闪光历程,这也是他对生活惟一的答案,所以当他的骨灰撒向滚滚浪涛时,亿万人民痛哭失声,永远铭记这一伟大灵魂。
  唐太宗的目光深远地看到了回纥的牙帐、吐蕃的城堡,他明白,统治的稳定首先要有民族的和睦,他的答案不同于成吉思汗的继任者们。于是,皇城的大门打开了,迎来了高原的气息、苍山的风、洱海的浪、东北的大风雪。于是,这个封建君主的人生便以独特的姿态立于历史殿堂中。
  不同的历史人物作出了不同的人生答案,演义(绎)出的,是一部丰富的历史。而生活的丰富与美好,还在于有差别的创造,当然,它也源于对事物的不同答案。一亩快要丰收的麦子,农人看到的是饱满的麦粒,凡•高看到的是生命的激情,诗人看到的是色彩与海浪的组合……于是社会的物质大厦与精神大厦便拔地而起,生活便丰富坚实。
  朋友,走过历史的烟云,你对生活有什么答案?你将如何面对现实?你将以什么姿态去面对未来的生活的挑战?别忘了,我们正年轻,\"看云\"的日子不要迷失在天真浪漫中,寻找一个理性的答案,让我们追,让我们飞。生活要我们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是我们自己的!
                                         10减1等于……
  你知道十减一等于几吗?九。对,可也不完全对。
  如果是树上十只鸟,被枪打掉一只,这里的十减一就不一定是九,而可能一只鸟也没有。
  如果是鱼缸里的十条金鱼,死了一条,问还剩几条金鱼,那么十减一还是等于十。
  如果是夜里点燃的十支蜡烛,被风吹灭了一支,问到天亮还剩几支,那么答案是一,因为其余的蜡烛都燃尽了。
  如果是桌子的十个角,砍掉一个角,那么十减一还是不等于九,因为我们将看到十一个角。
  好了,如果现在再问十减一等于几,你还会只想到九吗?你还有其他答案吗?
  是的,生活的智慧不同于简单的数学逻辑。\"十减一\"现象告诉我们:如果你要到罗马去,你可以找到很多条大路,只要转一下身子或是换一个角度就可以了。
  要拥有\"十减一\"的智慧,需要有开阔的视野,需要一个观察事物的多角度。唯物辩证法告诉人们:事物是一分为二的,看事物不仅要看到它的一面,还要看到另一面,甚至多面。就如前面那道看似简单的数学题,如果囿于纯数学领域,我们就只能得出一个答案。但如果跳出这个圈子,附?十\"不同的具体事物,那么答案就丰富起来了。如果我们有探索的兴趣,我们就会发现,苹果换一个切法,里面会有五角星;如果我们还有足够的幽默,我们也能用\"天真\"一词造出\"今天真热\"这样可爱的句子。
  要拥有\"十减一\"的智慧,更需要打破常规逆向思维的勇气。就如前面那道数学题,如果数学老师说\"十减一等于九\",我们就认?十减一\"一定等于九,那么就失去了体会后面那么多答案的乐趣。近代科学家正是打破\"燃素说\",才使化学研究步入正轨;贝多芬正是敢于打乱传统乐式,才创造了许多传世之作。曾经有个故事说,过去的电扇都是黑色的,正由于日本一家公司敢于逆向思维,生产了许多彩色电扇,不仅使其销量大增,更给后人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也正是一位日本小女孩,把未用完的长笔芯当作用完,从而解决了因笔芯长漏油的问题。
  十减一等于九。
  十减一不等于九。
  十减一等于……
  这两篇文章所用材料涉及古今中外,有的来自课本,有的来自生活,非常平凡,却被作者精巧截取,似信手拈来,又精彩恰当,充分显示了这两位同学驾驭各种素材为我所用的智慧。如此妙文,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高考作文选材达标技法
  • 上一篇:高考作文辨体达标技法
  • 下一篇:高考作文表达真情技法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