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夸父逐日”的典故
典故出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的一个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们的心里面,于是就开始逐日。他口渴的时候喝干了黄河、渭水,准备往北边的大湖 (或大海)去喝水,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邓林。
“夸父逐日”表现了古代先民企图超越有限生命的束缚以及对生命永恒的渴求的精神。
2.“鲲鹏展翅”的典故
典故出于《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在那很北的北面,有一片大海。海中有一种鱼,它的名字叫鲲。这个鲲很大,说不清楚有几千里。后来变成了一只鸟,它的名字叫鹏。这个鹏很大很大,仅它的脊背,就说不清有几千里。它鼓起翅膀振翅而飞,翅膀像是遮天的乌云。这只鸟啊,在海上飞翔,是要飞到南海去。
“鲲鹏展翅”常用鲲鹏比喻一些宏伟之事,一句俗语曰:“学做鲲鹏飞万里,不做燕雀恋子巢。”“鲲鹏展翅”也指人胸有壮志,前程远大。
3.“揽辔澄清”的典故
典故出于《后汉书·党锢列传》: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范滂,字孟博,是汝南征羌县人,从小磨砺出高洁的节操,受到州郡和乡里人的钦佩。冀州地区发生饥荒,盗贼纷纷而起,于是(朝廷)任用范滂为清诏使,派他前去巡行查办。范滂走马赴任,慷慨激昂,有澄清天下污秽的志向。到冀州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去。
揽辔:拉住马缰;澄清:平治天下。“揽辔澄清”的典故表示刷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