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旅程我们将前往风情各异的江西古村落,从开满油菜花的婺源出发,睁开发现美的眼睛,造访一座知足常乐的村庄,重温人与樟树的暖心往事。最后,抵达南丰,体验一次古老的中国年。春天一到,婺源的油菜花就早早开放。这种用来榨油的农作物,能够抵御冬寒。头年秋天种下,来年初夏收成,正好将冬季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金黄色的油菜花,搭配徽派建筑的粉墙黛瓦,这是婺源旅游的招牌。婺源以前属于古徽州,徽派建筑,是那个时代留给婺源的遗产。这种四周由高墙围起的建筑,最早的主人,大多是徽商,高高矗立的马头墙,隔断了邻里间的视野。对于低调的徽商而言,安全和隐私得到了有效的保障。马头墙还是名副其实的防火墙,徽派建筑常常连成一片,一旦发生火灾,马头墙可以阻止火势蔓延。要想更好的防火,把房子建在河边总不会错。婺源的房子常常临水而建,久而久之,村落就被河流环抱。婺源幸运地保存了古徽州的气韵,包括最传统的年俗。正月十五,迎灯舞龙的庆典正在酝酿。按照传统,每户出一人,带着一条板凳和两三个灯笼,加入舞板凳龙的队伍。聚集而来的村民,将各家板凳连接起来,因为是一户一人一板凳,龙灯越长,就意味着这个村庄的人丁越兴旺。菊径村的板凳龙,要在祠堂三进三出,跟不上步伐的人,有时会跌倒。按照老一辈的说法,舞龙跌倒的人,新一年会交上好运。这个充满温情的解释,让每个人都大胆迈开步伐。和板凳龙不一样,桥帮灯是专门用来庆祝添丁增口之喜。生男叫添丁,生女叫增口。在石上镇,只要家里增加一口人,就要制作一帮灯。头灯追逐尾灯,尾灯极力躲闪,整个过程一波三折。最终,头灯追上尾灯,寓意着无论经过多少曲折,都能迎来圆满的结局。宜居的地方,不仅让人类留恋,还吸引动物纷至沓来。来到这里越冬,大多是野生鸳鸯,最多时有两千多对,成双成对的鸳鸯,常被当***情的象征。但也有人提出异议,雄鸳鸯在交配之后立马销声匿迹,它们更像是不负责任的代表。实际上,交配后的雄鸳鸯,是在忙着更换羽毛。褪去鲜艳的外衣后,它们看起来和雌鸳鸯几乎一模一样。和成群结队的鸳鸯相比,婺源的另一种鸟稍显神秘。因为长相酷似熊猫,白腿小隼又被称为“熊猫鸟”。面对飞行器,它们毫不怯场,频频点头来卖萌。其实,白腿小隼是不折不扣的小型猛禽。无遮掩的树枝是它们的猎场中心,拥有开阔的视野,才能快速锁定猎物。篁岭,是一个坐落在山崖边上的古村落。9月,篁岭迎来收获的季节。因为山势崎岖,没有平地,村民们只好将就着把粮食晾在了自家窗台和晒楼上。这个农俗,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叫作晒秋。晒秋不仅仅是秋天才有,篁岭的山里湿气大,晒匾一年四季都没有歇着。季节更替,晒匾里的主角也在不断变换,晒秋原本没什么讲究,赶上什么就晒什么。没想到今天成了一道风景,大米和黑豆召唤出萌宠熊猫。红辣椒不仅善于画自画像,搭档白萝卜丝,它还能把自己打造成鱼的模样。新春一到,篁岭的人们立马翻新图案,100斤朝天椒,80斤干辣椒,400斤大米,能创造出什么花样。看,这是一幅辣味十足的金鸡报晓。过去,在山多平地少的村落,要吃上饭,就要给耕地留足面积,房子可以住小点,也可以挤一点。为了让空气流通,人们在屋子上方留出个口子,取名天井。这个设计还有另一层含义,当地人讲究风水,他们觉得水就是财。下雨的时候,雨水沿着屋面流入天井,这叫作“肥水不流外人田”。江西的许多村落,都生长着几百年树龄的樟树。古时候,江西被称作豫章郡,豫章指的就是巨大的樟树。过去,在村里谁家生了闺女,就会在房前屋后种上一棵樟树,陪女儿一起长大。等到女儿出嫁时,樟树被砍下,打制成一个樟木箱,作为嫁妆。樟木箱也被人们叫作“女儿箱”。恋旧的江西,在很多村落,都藏了点古老的秘密。石邮村里有一座明代傩神庙。相传,庙里供奉的是能驱除瘟疫的神灵。与傩神有关的活动,延续整个正月,其中最热闹的当属在正月十六举办的搜傩。除了本地村民,还有许多外来游客,慕名前来观看。傩班弟子们来了,他们要用古老的傩舞,演绎如何搜寻和驱赶鬼怪。庙里挤得水泄不通,我们的飞行器无法进入,但不必过于惋惜,今晚的重头戏才刚刚开始。傩班弟子开始挨家挨户来搜傩,来到百姓家门口,他们需要在门外跳跃3次。进入厅堂,戴上面具的傩班弟子,扮演的是捉鬼的钟馗。当地流传着一句俗语,一面鼓,一面锣,爆竹一响就跳傩。在南丰,活跃着110多个这样的傩班。每一场傩舞,都是对于祝福生活的接力。从古至今,绵延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