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人类精神劳动产生的高雅的文学奇葩;酒,是人类物质生产的精华琼浆。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度像中国一样,诗与酒有着缜密的交织。
自从有了诗,诗与酒就像孪生兄弟一样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与酒交融在一起,从宫廷到民间,酒与诗不仅是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也成为人们一种精神生活的需要。现代诗人艾青在谈到古诗时说“诗酒联姻,源远流长”,贺敬之则说“诗情如酒,酒意如诗”。
品古代诗词,片片诗意,缕缕酒香,扑面而来。
饮酒是乐事,但由于受到生产力的制约,酿造一点酒并不容易。所以有了一点酒,往往想到我们的祖先,用作祭祖之用,与 神灵共享。
清酒既载, (马辛) 牡既 备。
以享以祀, 以介景福。 —— 《大雅 • 旱麓》
酒是美妙的东西, 有了它,不仅要与神灵“共享”,而且用以招待客人。 中华民族是个好客的民族。 有亲朋来访, 都要以美酒待客。
我有旨酒, 嘉宾式燕以敖 ……
我有旨酒, 以 燕 乐 嘉 宾 之 心。 —— 《小 雅 • 鹿 鸣》
饮酒之后,古人逐渐发现,酒可以麻醉神经,可以使人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消除烦恼。中国古代的文人深知酒的奥妙,往往饮酒赋诗,酒助诗兴,诗助酒兴。花前月下,聚会别离,酒溶情,情融酒,酒随之成为文人墨客创造灵感的催化剂。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 曹操《短歌行》
黄金白壁买歌笑, 一醉累月轻王侯。——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 饮三百杯。 —— 李白《将进酒》
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有声。——高适《夜别韦司士》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杜甫《春日忆李白》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
酒何以就成为诗人的钟爱呢?
中国独特的国情和文化,决定了古人多愁,而酒麻醉人的神经,给人以幻想和满足,他们可以在飘飘然中抒己的怀抱,长舒胸中的愤懑,甚至在麻醉中逃避现实。
曹操的《短歌行》中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以说是最早把酒和愁联系起来。
到了隋唐两代,社会尽管充满了阳刚之气,但诗人还是把酒与愁联在一起。像李白,酒与愁相连的诗句多的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杜甫《送六路侍御入朝》中有这样的句子:“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登高》中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中有:“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叹落晖。”李商隐《风雨》中有:“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在宋词中这样的句子,可以信手拈来,范仲淹是镇守边关的名将,酒也和着愁:“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张先《水调》:“午醉醒来愁未醒,数声持酒听。”晏殊:“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晏几道:“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在女诗人李清照笔下,表现得更细腻缠绵,《醉花阴》中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声声慢》中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把离情与别恨渲染到极致。
到元明清,诗助酒兴,酒助诗意仍是硕果累累。从马致远的“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到陈维崧的“残酒亿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从萨都刺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到杨升庵的“惯春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其中的愁绪恐怕是谁人都可以感受到的吧。
酒与愁这一对孪生兄弟在每朝第代的诗词中都没退隐过。即使是一格调高昂些边塞诗,也逃不出愁的影子,如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酒壮英雄胆,但王翰《凉州词》中除了用酒壮英雄之胆外,更多的一去不返苍凉和悲壮,这种愁被掩饰在诗意的背后了。
其实,诗和酒都是人抒发情感的一种依托,一种意境地升华,一种生活的点缀。
酒不是坏东西,试想:现实中的人们,生活中倘若没有了酒,亲人朋友团聚岂不是少了许多盎然的情趣,热恋中的情人岂不少了一丝浪漫多了一分枯涩;诗是大千世界人生百态的缩影,更是文人雅士内心欢乐与忧伤的独白,诗绝对是好东西,试想:生活中如果没有了诗,人生岂不少了色彩而多了苍白,少了激情而多了贫庸。
生活,少不了喜怒哀乐,离不开多愁善感,离不开诗一样的意境,离不开酒一样的甘醇,没有生活的人写不出诗的内涵,没有酒的意境生活就会平淡。可以说,古人深谙其中之味,他们的许多作品,无不是美酒浇开诗之花,美诗溢出酒之香,正是诗,使美酒频添风雅,更显芳泽,正是美酒,使诗意更显隽永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