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
小学作文
小考作文
初中作文
中考作文
高中作文
高考作文
单元作文
话题作文
作文素材
写作指导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工作报告
心得体会
演讲发言
活动方案
思想汇报
会议纪要
事迹材料
规章制度

初中课外名著导读:《西游记》重要知识点详解

时间:2019-08-11  归属:名著导读

《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神魔小说,以其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唐僧师徒在漫长的西方取经路上和妖魔鬼怪斗争的故事。它不仅创造了一个神奇的幻想世界,而且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完整的艺术形式。其中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女儿国等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几百年来《西游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成为我国人民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作者简介

吴承恩(约1504—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生于明朝。他出身于一个由书香门第败落下来的小商人家庭,自幼敏而多慧,博览群书。年轻时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屡次不第,直到四十多岁才补上贡生,到浙江长兴县当了长兴县丞。他为官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看不惯官场的奸邪谄媚、尔虞我诈和官府对百姓的横征暴敛,只干了两年就愤然弃职,隐居家中,潜心收集民间传说和野史资料,创作了举世瞩目的神话小说《西游记》。该书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除此之外,现存的吴承恩诗文还有《二郎搜山图歌》。

写作背景

《西游记》是吴承恩于明嘉庆、万历年间完成的。当时朝政黑暗,世风日下,作为一个饱受欺凌的小商人的儿子和屡次落第、备尝辛酸的儒生,他痛感乡绅欺压百姓,朝廷任用奸臣,而自己却无能为力,这成为其写作《西游记》的社会背景。

《西游记》的故事来源于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只身去天竺取经的史实。玄奘回国后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整理成《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其取经途中的艰辛和异域风情。而玄奘另两名弟子所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对其事迹做了夸张的描绘,并插入了一些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唐僧取经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经过无数人的创造,最终由吴承恩整理、加工,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西游记》。

地位与影响

《西游记》被誉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它的出现开辟了长篇神魔小说的新门类,确定了神魔小说在长篇小说中的独立地位。它以游戏的笔墨讽刺、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世态人情,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使作品洋溢着诙谐幽默的情调,直接影响了讽刺小说的发展。同时,《西游记》在中国小说史上开辟了浪漫主义的新境界,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西游记》还被改编为戏曲、绘画等各种艺术形式,至今仍活跃在舞台、银幕、屏幕上,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小朋友所喜闻乐道。而且,随着世界文化的进一步交流,《西游记》又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故事概要

东胜神州傲来国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产下一猴,得名孙悟空。他学会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可行十万八千里,自称“美猴王”。他取得定海神针,又去阴曹地府,把猴属名字从生死簿上勾销。玉帝把孙悟空召入上界,封为弼马温。当猴王得知弼马温只是个管马的小官后,便打出南天门,返回花果山,自称“齐天大圣”。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孙悟空被擒后历经刀砍斧剁、火烧雷击、丹炉锻炼却毫发无伤。玉帝请来佛祖如来,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

观音菩萨去东土寻唐僧玄奘去西天求取真经。唐僧西行,在五行山救出孙悟空。师徒二人西行,在鹰愁涧收服小白龙,化作唐僧的坐骑;在高老庄,收服猪悟能八戒,做了唐僧的第二个徒弟;在流沙河,又收服了沙悟净,成了唐僧的第三个徒弟。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求经。

在万寿山五庄观,孙悟空等偷吃人参果,推倒仙树。为了赔偿,孙悟空请来观音,用甘露救活了仙树。白骨精三次变化,欲取唐僧,都被悟空识破。唐僧不辨真伪,又听信八戒谗言,赶走悟空,自己却被黄袍怪拿住。八戒、沙僧斗不过黄袍怪,沙僧被擒,八戒到花果山请来孙悟空,降伏妖魔,师徒四人继续西行。乌鸡国国王被狮精推入井内淹死,狮精变作国王。国王鬼魂求告唐僧搭救,八戒从井中背出尸身,悟空又从太上老君处讨来金丹,救活国王。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据守火云洞,欲食唐僧肉。悟空抵不住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菩萨降伏红孩儿,让他做了善财童子。西梁女国国王欲招唐僧做夫婿,悟空等智赚关文,坚意西行。唐僧被毒敌山琵琶洞蝎子精摄去,悟空请来昴日星官,昴日星官化作双冠子大公鸡,才使妖怪现了原形。不久,唐僧又因悟空打死拦路强盗,再次把他撵走。六耳猕猴精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本相,猕猴精被悟空打死。

加载更多内容...
  • 关键词:西游记课外名著导读初中重要知识点
  • 上一篇:初中课外名著导读:《骆驼祥子》重
  • 下一篇:初中课外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知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