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作背景:
《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12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该作品以萧红自己童年生活为线索,把孤独的童话故事串起来,形象地反映出呼兰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从而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中国几千年的封建陋习在社会形成的毒瘤,以及这毒瘤溃烂漫浸所造成的瘟疫般的灾难。
文本中的“呼兰河”,它不是《呼兰府志》所记载的那条流动的呼兰河,而是一座在松花江和呼兰河北岸有固定地理位置的小城。
二、内容简介:
《呼兰河传》是萧红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她以散文化的笔调描写了以家乡为原型的“呼兰河城”的传记。呼兰河城不是安详宁静的天堂,那里充满着无知和愚昧,荒凉的土地上弥漫着痛苦和绝望。但萧红还是用淡泊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叙说了家乡的种种。她将一片片记忆的碎片摆出来,回味那份独属于童年、独属于乡土的气息。书中龟爱的祖父、后花园的动植物是萧红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抹色是她灵魂的慰藉和生命的源泉。《呼兰河传》在创作寬,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电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就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创作了这部小说。它在艺术形式上比较独特;虽然写人物,但是没有主角;虽然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文七个章节,看似各自独立却又俨然一体。萧红以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评价她的艺术成就时说:“它是一篇叙事诗,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整篇小说朴素流畅,就像在一个美丽的繁星当空的夜晩,听萧红娓娓讲述着呼兰河的故事。尽管凄婉,尽管忧郁,却依然美丽得动人。
全书共分,七章,它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小城呼兰的种种人和事,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但萧红还是用淡泊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叙说了家乡的种种。她将一片片记忆的碎片摆出来,回味那份独属于童年、独属于乡土的气息。
三、作品赏析:
茅盾在评论《呼兰河传》时说:"要点不在《呼兰河传》不象一部严格意义的小说,而在于它于这'不象'之外,还有些别的东西--一些比'象'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传》抒情的笔调更浓,叙事写景娓娓动人,与《生死场》、《商市街》的艺术风格是一致的,而《呼兰河传》体现萧红创作的艺术风格更为突出。《呼兰河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能力来源于它的语言的自然美。《呼兰河传》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力求语言的朴素而不追求华丽。现代优秀散文家朱自清他就认为文章只有"象寻常话一般,读了亲切有味"。如第二章第三节,作者抨击"指腹为亲"的封建婚姻时,写道:"指腹为亲,好处不太多,坏处是很多的。""嫁过去的女子受公婆的虐待,母亲却说:'这都是你的命(命运),你好好地耐着吧!'年轻的女子,莫名其妙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命,于是往往演出悲剧来,跳井的跳井,上吊的上吊。
古语说: '女子上不了战场'。其实不对的,这井多么深,平白地你问一个男子,问他这井敢跳不敢跳,怕他也不敢的。而一个年轻的女子竟敢了,上战场不一定死,也许回来闹个一官半职的。可是跳井就很难不死,一跳就多半跳死了。"抒发了作者对妇女悲惨命运的慨叹。《呼兰河传》的语言多数是"谈话风",但也有些韵语。如:"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如何,为什么这样悲凉。"叙述时也运用诗歌的复唱方法。如第四章第二节开头是:"我家是荒凉的。……"第三节开头又是"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第四节开头还是"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第五节开头也是"我家是荒凉的……"复唱是诗歌中经常采用的形式,运用复唱形式,音韵悠扬,婉转,意境深远。《呼兰何传》人物的语言富于个性化。如有二伯的语色牢骚、愤懑居多。这和他的身分、处境是相联系的。又因为他是个老人,他的语言又是唠唠叨叨的、一套一套的。他走路时砖头碰了他的脚,他便和砖头说话,"你这小子,我看你也是没有眼睛,也是跟我一样,也是瞎模糊眼的。不然你为啥往我脚上撞。若有胆子撞,就撞那个耀武扬威的,脚上穿靴子鞋的--你撞我还不是个白撞,撞不出一大二小来,臭泥子滚石头,越滚越臭。……"
《呼兰河传》具有绘画美,通篇用朴素的笔,描绘了小城的风土画。它也有用笔浓艳的地方,但不多。如小说第一章第八节关于火烧云的景物描写是很艳丽很有光彩的,创造的意境是瑰丽的?quot;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照得小孩子的脸是红的,把大白狗变成红色的狗了。红公鸡就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子,在墙根上靠,他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匹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五秒钟之内,天空里有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那马是跪着的,象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来,再过一秒钟,没有什么变化,再过两三秒钟,那匹马加大了,马腿也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但是一条马尾巴却不见了"。作者用富有浪漫色彩的笔描绘了呼兰小城晚霞的奇景,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同时,火烧云的奇景又与这一章前面描写的灰暗的大泥坑形成鲜明的对比,作家的审美情趣自然地流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