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的另一边,三两个老人接回背者书包的顽童,他们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满足,着实让老人羡慕:他也曾有过这美好的一段。只不过,孙子大了,节假日多了一个来自大洋彼岸的电话…… “要的巧,到末了!快来买喽……” “优质纯正的京叭狗……”老人循声来到大楼前空旷的场地,那儿聚集了许多宠物,老人的目光顿时被一条狗吸引住了:雪白柔顺的毛,充满灵性的眼神,还有那娇小的身段和两个耷拉着的大耳朵。
他摸了摸口袋夹层中包了又包的钱袋,楞住了。 “想买?原价一百八,打半价如何?” 老人翕动了一下嘴唇,但谁也没听到他的声音。 终于,他好象拿出了浑身的力量,松开那捏成一团的钱,抱回那只狗,脸上也挂着自豪与满足…… 邻居议论开了:老人有伴了!每天吃饭,大家都能听到老人逗狗的声音,仿佛哄者一个婴儿——老人称狗为“宝宝”。 从此,老人经常与狗走街串巷。老人精神陡然变旺了,说话声也变粗了。那狗,脖子上戴者铃铛和银项圈——那是孙子小时侯戴的。 节日到了,按惯例,儿女都回家了。狗的出现,让他们凭添了一份惊喜。一番评头品足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不是一只纯正的京叭狗。 老人照例下厨一阵忙碌。开饭了,儿女门仍七嘴巴舌谈论着狗,可老人却一言不发。
顺着老人的目光,大家看到了伏在门口的狗——它的目光与老人对视、交融…… 众人漠然了…… 从此,节假日不见儿女登门了,只有“嘀铃铃”的电话声,“老爸,你好吗?狗好吗?”“好,人、狗都好!”“这就放心了……” 渐渐地,电话也越来越少了,即使有,话题依旧是“狗好吗?你好吗?……” 又是一度夕阳红。田埂上,老人牵着狗。猛回头,他发现后面有几个老人也牵狗走来。老人与狗的队伍越来越长了。 对着天边的那抹逐渐消失的晚霞,老人寻思着:没有狗的日子,该怎么过?
推荐老师点评:商品经济的社会里,如何关心老人,这是个社会问题。习作扣这一问题,选材好,带给人深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