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人文话题作文-教育写作思路,名言,经典素材,意林故事(4)
科技与人文话题作文-教育写作应用与创新
让孩子犯错
一位从国外归来的朋友讲了这么一则小故事:一天,她去一位美国老师家做客,看见老师不满3岁的孩子拿着一把钥匙,动作笨拙地插进锁中,想打开卧室的门,可怎么也打不开。于是朋友主动过去想帮他一下,却被老师阻止。美国老师说,让他自己先犯些“错误”吧,琢磨一会儿总能把门打开,这样他就再也不会忘记这门是怎么打开的。果然,那孩子折腾了很长时间后,终于将门打开了,他欣喜地拍起手来。
孩子的错误,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长辈必须予以立即纠正的,如乱丢垃圾、不讲整洁、欺负弱小等,一旦放任以后就难以收拾;而另一种,即孩子能够自行纠正的,主要是如何适应生活的那一类,是应该允许他犯一犯错的。如前例所述,孩子不断“犯错误”的过程,正是其不断改正错误、自我完善的过程,假如不给予这类机会,将会使他们变得懒于动手、疏于尝试,习惯依赖父母。
每个人都难免犯错误,而家长需要做的,是如何将孩子“犯错误”过程中的不利、消极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合情合理的因素。
名师未必出高徒
人说“名师出高徒”,这似乎已成为天经地义的道理。不是吗?某人出了名,别人在赞美之外,每每还加上一句:“他是某某名人的高徒,名师出高徒嘛!”名师果真一定出高徒吗?未必。
孔子在封建社会里被奉为“至圣”,可算是大名人了。然而他的弟子宰予,懒惰成性,昼夜贪睡,以至后人以“昼寝宰予”这样的成语,极言人之懒惰。孔子也对他发出了“朽木不可雕”的叹息。
宰予虽然也在孔子的门下学习,但并没有学到孔子的学识,相反,仍然浑浑噩噩,不思进取,最终一事无成。
可见,名师教出的也不一定都是高徒。
吃苦,素质教育的重要一课
生活在和平岁月的孩子,特别是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大城市的独生子女,既没有辛劳的经历,也没有“苦其心志”的体会。尽管书念得也颇不容易,也不能说不辛苦,但就其教育而言,似乎少了一课:吃苦。就其素质而言,似乎少了一个方面:吃苦的品格。
吃苦的品格是在吃苦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经历困难,克服困难,才能“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而今天,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中,什么劳动,什么社会实践,一律被冷落到几近于零的地步。那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了,至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就毫不奇怪了。
能够吃苦,不仅是生存的需要,还是一个人发展的需要。能吃苦的人才能成功,能吃苦的人才有希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能够经受挫折,敢于接受挑战,是新的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能够吃苦的硬骨头,而不能培养弱不禁风的娇小姐和手不能提肩不能担的纨绔子弟。我们培养的学生,要跨世纪,担大任,能自立,敢于创造善于创造,吃苦这一课,是必不可少的。
加载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