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人文话题作文-克隆写作经典素材
克隆大事记(克隆与科技进步)
公元前5000年·谷物选种:人类祖先发现,最茁壮的植株的种子培植出的谷物也更优良。这是人类开始按照人的意图控制生命的开端,这也是克隆技术最终目标的最初体现。
1952年·克隆蝌蚪:小小的蝌蚪改写了生物技术发展史,成为世界上第一种被克隆的动物。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布里格斯和托马斯•金用一只蝌蚪的细胞创造了与原版完全一样的复制品。 1972年·基因复制:克隆技术精细到以单个基因复制为单位。科学家将某种特定基因分离出来,将它与某有机体结合,有机体将新基因融入自己的DNA结构后再繁殖,产生出理想基因的复制品。
1978年·第一例试管婴儿出生:整个世界吵嚷着想要目睹人类第一个体外受精婴儿路易斯的“庐山真面目”。英国医生用丈夫的精子在一个试管内使卵子受精,然后将胚胎植入健康母亲的子宫内。
1997年2月·你好,多利:1996年,世界第一例从成年动物细胞克隆出的哺乳动物绵羊多利诞生。这个秘密直到1997年2月才向世人公布。苏格兰胚胎学家伊恩•威尔姆特和同事用一只从成年母羊乳房内取出的细胞克隆出多利。1997年7月,使用在实验室内培养产生并植入了一个人类基因的绵羊体细胞,苏格兰科学家克隆了绵羊“波莉”。
1998年·克隆批量化: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科学家用成年细胞克隆出50多只老鼠,并接着培育出3代遗传特征完全一致的实验鼠。与此同时,其他几个私立研究机构也用不同的方法成功克隆出小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人用一个成年母牛的细胞培育出8只遗传特征完全一样的小牛,成功率高达80%。
2000年·人类近亲被克隆:美国俄勒冈的研究者用与克隆多利羊截然不同的方法克隆出猴子,科学家将一个仅包含8个细胞的早期胚胎分裂为4份,再将它们分别培育出新胚胎,惟一成活的只有Tetra。与多利不同的是,Tetra既有母亲也有父亲,但它只是人工4胞胎中的一个。此外,帮助培育出多利羊的生物技术公司宣布克隆出5只小猪仔。该公司宣称,克隆猪终将成为人类移植器官的“加工厂”。
2001年·克隆人被提上日程:2001年,美、意科学家联手展开克隆人的工作。2001年11月美科学家宣布首次克隆成功了处于早期阶段的人类胚胎,称其目标是为病人“定制”出不会诱发排异反应的人体细胞用于移植。
2004年·“克隆人类胚胎”在英国合法化:2004年8月11日,英国颁发全球首张“克隆人类胚胎”执照,合法执照有效期为一年,胚胎14天后必须毁坏,培育克隆婴儿仍属非法行为。其目的是:增加人类对自身胚胎发育的理解;增加人类对高危疾病的认识;推动人类对高危疾病治疗方法的研究。
2005年·禁止任何形式克隆人:2005年2月18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法律委员会以71票赞成、35票反对、43票弃权的表决结果,以决议的形式通过一项政治宣言,要求各国禁止有违人类尊严的任何形式的克隆人。
多利的克隆过程(生物克隆技术是科技史上的里程碑)
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译,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在自然界,有不少植物具有先天的克隆本能,如番薯、马铃薯、玫瑰等的插枝繁殖。而动物的克隆技术,则经历了由胚胎细胞到体细胞的发展过程。1986年,英国科学家魏拉德森用胚胎细胞克隆出一只羊,以后又有人相继克隆出牛、鼠、兔、猴等动物。这些克隆动物的诞生,均是利用胚胎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而获得成功的。而克隆绵羊“多利”是用乳腺上皮细胞(体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它翻开了生物克隆史上崭新的一页。克隆绵羊“多利”没有父亲,却有三位母亲。整个克隆过程如下:首先,科学家从一只产自芬兰的6岁成年多塞特母绵羊A(“多利”的亲生母亲)的乳腺中取出一个本身并没有繁殖能力的普通细胞,将这个细胞的基因分离出来备用。然后,科学家又取出另一只母绵羊A(“多利”的借卵母亲)的未受精的卵细胞,将这个卵细胞中的基因取出,换上母绵羊B的乳腺细胞的基因,形成一个含有新遗传物质的卵细胞,再将这个基因已被“调包”的卵细胞放电激活,促使它分裂发育成胚胎。最后,当胚胎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将它植入第三只母绵羊C(“多利”的代孕母亲)的子宫中,经过正常的妊娠产下“多利”。多利完全继承了其亲生母亲——多塞特母绵羊的全部DNA基因特征,是多塞特母绵羊百分之百的“复制品”。克隆绵羊的诞生,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大量生产出完全相同的生命体,完全打破了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这是生物工程技术发展史中的一个里程碑,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重大科学突破。
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克隆鼠短命 (克隆技术仍存在缺陷)
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的科学家小仓淳郎通过饲养实验发现,体细胞克隆鼠的寿命要比一般老鼠短。这位科学家在2002年2月11日一期的美国《自然•基因》杂志上发表了这一实验结果。论文说,他在1999年3月至9月间,使用精巢体细胞培育出12只雄性克隆鼠,然后在同样条件下对它们和普通老鼠进行饲养,以比较二者的寿命长短。结果是,在出生311天后第一只克隆鼠死亡;在800天内,12只克隆鼠死去10只,而7只普通老鼠在800天内仅有1只死亡。他解剖了死亡的6只克隆鼠的内脏,发现它们全患有肺炎,其中4只还出现肝脏组织坏死,其余2只并发癌症。他认为,克隆鼠的免疫抗体产生量比普通老鼠少,抵抗力下降,使得它们更容易得肺炎。自从英国科学家宣布世界第一个体细胞克隆动物多利羊出现早衰迹象之后,克隆动物是否早衰,寿命是否较短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成为克隆技术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科学家认为,小仓淳郎研究的克隆鼠是短命的,但其他种类的克隆鼠,以及其他克隆动物是否短命还需要实验进一步证实。
“克隆”简历弄巧成拙 (简历雷同现象)
宁波市慈溪的一家企业在年前的毕业生洽谈会上满载而归,厚厚的一沓简历让公司人事经理很高兴,可是回去后细细翻看,却发现不少简历有雷同之处,其中有两份简历除了名字和年龄不同外,其他的一模一样,原来都是从同一个网站上拷贝下来的。这家公司的人事经理说,类似“克隆”简历他已不是第一次碰到,其中有不少确实写得很出色,但也让公司犯难,因为难以判断其真实性,反而会使公司反感。他认为,简历向来为招聘和应聘双方所看重,但是“克隆”简历在职场的流行,却大大降低了其在招聘中的作用。据了解,如今网络、打字复印店都有大量可用于“克隆”的简历,求职者只需稍加修改,一份出色的简历就出炉了。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简历是求职者交给招聘方的第一份“信”物,“克隆”简历对求职十分不利,其结果只会使求职者更加容易被淘汰出局。因为“克隆”简历的行为说明你不够诚实,对方一旦发现,就不会再考虑你。此外,看似出色的“克隆”简历,往往千人一面,反而容易淹没在大量的求职简历中。因此,要做到脱颖而出,首先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制作一份能够全面展现自己能力的简历。
大熊猫“克隆”工程 (克隆技术有助于动物保护)
克隆技术被誉为“一座挖掘不尽的金矿”,它在生产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潜在的经济价值十分巨大。首先,在动物杂种优势利用方面,较常规方法而言,哺乳动物克隆技术费时少,选育的种畜性状稳定;其次,克隆技术在抢救濒危珍稀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即使在自然交配成功率很低的情况下,科研人员也可以从濒危珍稀动物个体身上选择适当的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达到有效保护这些物种的目的。
我国的国宝大熊猫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也是最濒危的物种之一,被称为活化石。目前,世界上野生大熊猫仅存1590只左右,全世界圈养的大熊猫约有160只。我国学者决定将克隆技术应用于大熊猫的繁育上,1999年,我国学者用大熊猫的乳腺细胞、子宫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采取核移植技术,移入兔子的去核卵母细胞中作异种克隆,在体外培养出了大熊猫早期胚胎。
004年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建成大熊猫细胞库,可为大熊猫克隆工程提供技术及资源支持,对大熊猫资源保护具有拯救性的意义。整个基因资源库相当于一个“基因银行”,主要由精子库、卵子库、胚胎库、细胞库、DNA和其他生物制品等组成。一只大熊猫死了,虽然本体已经消失,但基因却能在“基因银行”保存几百年,并可以进行技术利用,让其再“生儿育女”,从而达到大熊猫种群延续的目的。其中,大熊猫克隆工程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实施。业内专家乐观估计,根据目前在人类基因研究及大熊猫保护研究方面的现有成果,整个“基因银行”有望5年后全面建成并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届时,通过人工繁育等手段改变大熊猫濒危状态的愿望即可实现。大熊猫基因资源库研究的成果也可为保护其他濒危物种提供科学手段和保护模式。
药店促销“克隆”商场模式(商业管理不能盲目克隆)
来就送、惊爆价限时抢购、购物加送礼品、现场抽奖——这些百货商场或超市常用的促销招数现在也被搬到了药店的药品促销上。2005年4月末,有记者在北京南城的一家平价大药房发现,一次性购买超过48元的药品,就可以凭购药小票领取洗洁精1瓶或洗衣粉1袋,“200种惊爆价药品限时抢购”、“化妆品满100元送100元”的大幅宣传画面也占据着店堂内的显眼位置。尽管看上去比较诱人,相当一部分顾客还是不为所动。对于药房里出售的化妆品,消费者也不太“感冒”。“买药并非像买日用品那样随便,谁没事儿买一堆药放在家里呀。”一位正在为“五一”出行采购必备药的女士告诉记者,“药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所以买满多少钱送多少礼物的促销没有吸引力。”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药品销售不同于日用品,药店如果一味“克隆”商场的促销模式,并不会取得显著功效。
“金缕玉衣”(克隆可以保护文物)
2005年5月1日,西汉梁王“金缕玉衣”成都展在人南立交桥下的老成都民俗公园正式开展。从介绍上看,这件“金缕玉衣”出土于河南商丘禧山汉墓,一共用2498块玉片和金丝缝制而成,玉片为名贵的和田玉。但展出仅仅半天,就有懂行的市民发现,展出的“金缕玉衣”完全是一件赝品。原来,真正的“金缕玉衣”因为是国宝,一直保存在河南省博物馆里,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不能拿出来到处展览。这是由商丘博物馆文物复制厂按1∶1比例、高仿真克隆出来的一件复制品。玉片并非名贵的和田玉,而是河南本地的安阳玉和南阳玉;而“金丝”其实就是铜丝。跟兵马俑展览类似,“金缕玉衣”以复制品展出符合文物保护惯例。
克隆电视节目 (文化的克隆是粗俗的模仿)
如果说“克隆”海外电视剧多少还需要一点创作和改造的话,那么电视节目的“克隆”则是赤裸裸地公开抄袭了。目前大部分占据电视排行高位的游戏益智类和娱乐综艺类节目,都可以在中国港台地区或者欧美的电视中找到它们的原型。中央电视台的游戏博彩节目《幸运52》基本上是英国的同名版本,《开心辞典》则来自英国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走进香格里拉》与美国的真实电视类节目《生存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北京电视台博彩节目《梦想成真》则是完全照搬日本某节目。而号称内地综艺节目创始者的湖南电视台的《快乐大本营》,虽未完全照搬,但由于其节目初创的点子来自台北,其节目结构、游戏类型、搞笑手段,乃至行为语言,都可以从不同的中国台湾地区的娱乐节目中找到它的原型。因为“直接搬过来,收视率就会有保证”,从很久很久以前的选美,到最近才兴起的“偶像”选秀,这些克隆秀既给了参赛者完成梦想的舞台,也让节目制作人实现了高收视的梦想,得到了“双赢”的局面,所以“克隆秀”流行在所难免。但有些节目已走上了简单“克隆”的道路,朝这个方向发展,必然会“死”得快,无意中把自己领到了死胡同。
奥斯卡巨星礼服“克隆”热卖(克隆也要利用明星效应)
2005年的奥斯卡颁奖礼刚刚结束不到一周,一位美国洛杉矶的服装厂老板就已经把颁奖典礼上明星穿的衣服克隆了出来,而且卖得满大街都是。这位名叫舒瓦茨的服装厂老板,把出席奥斯卡颁奖礼的女演员们穿过的款式仿制出来,生意兴隆,包括奥斯卡影后希拉里•斯万克身上穿的蓝色长裙,还有获最佳女配角的凯特•布莱切特穿的由华伦天奴亲自设计的黄色长裙。不过,相比那些价格5千至3万美金的原版名牌产品,这些克隆晚礼服只卖250美元到400美元。这些服装都在亮相后24小时里就被克隆出来了,而且舒瓦茨一点儿也不担心会因为侵权被告上法庭,因为被克隆的服装都会在式样和原型上有细小的差别,他做这种生意已经14年,而且生意一直不错。
“伊力特”被傍名(克隆名牌商标是不正当的竞争)
“伊力特”商标,是新疆截至2004年仅有的三个中国驰名商标之一。作为新疆酿酒业的骄子,伊力特以其独特精湛工艺酿造的纯粮“伊力特”系列酒,为广大消费者青睐,是新疆最大的白酒生产企业,“伊力特”品牌也跻身中国十大驰名商标之列。然而,随着“伊力特”的名声大噪,近年来伊犁河谷的一些小酒厂以傍名牌、打擦边球的方式,变相克隆伊力特的产品,令消费者难辨真伪。比如伊犁河酒业的“伊犁陈酒”、“伊犁老窖”、“伊犁马”、“伊犁天骄”、“伊力王朝”;伊犁特克斯双喜酒厂的“伊里喜酒”、“伊犁情酒”;肖尔布拉克酒业的“伊乡特”、“伊方陈”、“伊方特酿”;伊犁风沙王酒业的“伊犁六年陈”、“伊犁老酒”;伊犁伊河酒业的“伊犁英雄”、“伊犁英雄老窖”、“伊池金窖王”等。伊力特刚推出一个品牌,立刻就有小酒厂闻风而动,仿名称和设计,比如刚推出“伊力老陈酒”,市场上就出现“伊犁老陈酒”;刚推出“黑骏马”,立刻就有酒厂出“红骏马”……伊犁河谷充满了无序和恶性竞争。小酒厂白酒质量堪忧,偷税漏税严重,再加上侵权“傍名牌”极不利于新疆白酒行业的发展,也使“伊力特”品牌和商标形象严重受损。
博士剽窃被勒令退学(学术“克隆”要不得)
2005年,南京理工大学在读博士生齐某(男)和吴某(女)在完成学术论文时,涉嫌抄袭他人作品,剽窃他人成果,被学校勒令退学。据说,这位齐某在读博士期间,学习很刻苦,每天早晨六七点就起床学习英语,一整天泡在图书馆、实验室,晚上读书要到凌晨1点才睡。但理工类的博士生都是跟数字和公式打交道,是一门非常严谨又很耗时耗力的工作。同时,如果要获得博士学位,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篇以上的论文,方可参与答辩。齐某读博两年半,已完成了2篇论文的发表任务,而就在著第三篇论文时,涉嫌抄袭了国内某研究院一位专家的文章内容,将作假的研究成果刊登在核心期刊上。这篇文章是该专家以前在国外念书时,发表在国外学术刊物上的研究成果,后来专家回国,偶然发现自己的观点被人“克隆”了,这个抄袭事件由此被揭露。学校学位办和学术委员会等部门多次核实,确实存在学术作风和学术道德不端的情况。学校经过研究,决定给予2人勒令退学的处分决定。虽然人才难得,从小学到博士的寒窗苦读令人同情,但学术是容不得半点作假的。
希特勒的替身(代人受过的“克隆人”)
希特勒曾雇用三个替身,都是盖世太保找来的。当他们穿上希特勒的服装,并且由化装专家加以修饰之后,在20码之外是没法看出真假来的。三个之中,没有一个人的声音和希特勒的声音相像。这些替身的主要任务,是代替希特勒乘汽车在街头巡行、检阅部队或在其他不需要演说的场合出头露面。而在这些场合,往往有被暗杀的危险。三个人的绰号是“小威利”、“老俾斯麦”和“布齐”。他们在禁卫军队部,没有官阶和权力。三个人只有“布齐”曾被人误当希特勒遭袭击过。有一次,他在慕尼黑马米连街代替希特勒检阅“褐衫队”时被射中肩部,后来因此得到了5000马克的赏金和一次休假。大家很为他们当替身难过,因为他们已和世界隔绝,再也见不到朋友或亲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