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回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在大踏步前进,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迅速提高。然而还有不少地方很贫穷,还有不少人生活很困难。贫困现象是一个客观现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乞讨者或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生活贫困而经受种种磨难的人,有人把这些人称之为“弱势群体”。对此现象,你有什么感想?请以“贫困现象与弱势群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看法,所写的内容必须扣住话题。
【学生佳作】
我悲伤,因为一位母亲
查睿
星期天是令人愉快的,享受了一个小小的懒觉,心情舒畅地在一个固定摊位享用早餐。其间有人捡拾散落在地上的方便盒。我不去观察他们,因为太脏,会影响我的消化功能。
但那天,母亲突然插话道:“知道她么?蛮可怜的。”
我很谨慎地瞟了一眼那个蠕动的影子,很陌生,但又有几分熟悉,因为那白色的头发、灰色的衣服很显眼,经常在我的眼前晃来晃去。我洗耳恭听,准备聆听一个诸如被子女遗弃的可怜老人的故事。可母亲却说:“其实她有两个女儿,且都大了,但一个有精神病,一个是傻子。”我有些诧异,口中的牛肉面也不再鲜美可口。
我侧过身子,仔细地打量着她,她没有丝毫痛苦难过的表情,只有平静,平静得近乎麻木。一件棉袄胡乱地裹在身上,树枝般的枯手将几个塑料的方便饭盒紧紧地握在手里。
我忽然有种窒息的感觉。我为这位已有着祖母般衰老程度的母亲难过,对于这群“拾荒者”的鄙夷被一种浸染着悲情的母爱消释了。
母亲接着又说:“我看她可怜,就送给她一些东西,很多人说我不该给她,说我乱施舍……”
蓦地,我觉得胸口那渐渐融化的坚冰被突袭而来的负罪感所代替,塞得我喘不过气来。我观察着周围这些不可思议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甜美的笑,但这笑容又有多少是送给那位可敬的母亲的呢?我见过少男少女对拾荒者的厌恶,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对拾荒者的呵斥,生意兴隆的摊主对拾荒者的驱赶……我自己送去的不也是冷漠的眼光吗?
我又看了看那位母亲。她佝偻着腰,从一双双锃亮却刻意避开她的皮鞋中间扒拉着被丢弃的餐盒。她仍旧是先前那样的表情,一如过往的表情。
我分明意识到,那位母亲的平淡缘于众人的平淡,她的冷漠缘于众人的冷漠,她的麻木缘于众人的麻木。悲伤的泪水在这乞讨一般的日子中早已流干,苦难中的她需要的不再是同情和怜悯,而是带着泥屑的几毛钱……
是什么燃尽了我们的良知,而只留下冷漠的灰尘在空气中弥散?
很庆幸,我还会悲伤,也隐约感觉到自己肩膀上的压力。
【点评】
这篇作文最值得肯定的有两点:一是写出了真情实感。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自我。文章内容完全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和体验,而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显得真实可信。其次是作者表达出一种真实的情感:面对一位拾垃圾的老人,“我”对她先是嫌弃,进而是同情,最后是反省。作者的感情变化完全是一个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中学生的真实写照。二是作者进行了深层分析。虽说社会上的贫富悬殊是难以弥合的,但是,我们对弱者应保有同情,而不应是冷漠,至少也不应是厌恶和嫌弃,这是做人的道德底线,是最基本的良知。没有这一层的分析,文章就会停留在表层。更值得我们回味的是文章结尾一句,从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作者的境界和留给读者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