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网手机版

作文范文网 > 高考作文 > 高考作文指导 >

高考作文选材达标技法(10)


  运用并列组合法写议论文时,一定要防止堆砌论据的毛病,这是许多同学作文的一个通病。要克服这个毛病,除了要掌握几种行之有效的论证方法外(如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等),还要阐发材料本身所包含的思想意义,对材料有所分析。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运用典型事例后可进行分析。如有一篇《近墨者未必黑》的高考作文,作者在列举\"南京路上好八?这个典型事例后,马上阐释论据的意义说:
  为什么他们可以近墨而不黑呢?其关键,那就是他们在\"香风\"、\"毒雾\"面前,有着坚强的信念!有了坚强的革命信念与意志,任何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都不能腐蚀他们。
  作者举例之后,接着便对事例本身所包含的思想意义进行分析,比起单纯的举例,就深刻得多。
  二是如果运用多个事例,则要注意综合分析。如果不进行综合分析,论据便是散的,文章就缺少整体感。如有位参加高考的同学写《读画蛋有感》,在举出\"达•芬奇画蛋\"、\"巴格压尼学提琴\"、\"李少春练功\"三个论据后,接着分析道:
  我们试想:达•芬奇如果没有名师这一番严格训练,他日后怎么可能成为一代艺术大师?巴格压尼如果没有孩提时代严格的基础训练,他怎么可能成为世界小提琴之王?如果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没有苦练童子功、基本功,他怎么可能成为文武兼备的演员?他们都\"画过蛋\",他们都经过严格的基础训练,为万丈高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段文章的综合分析是很不错的。经作者一分析,所举的例证都拴在一起了,再也不会散乱。
  三是对理论论据,如革命导师的有关论述,以及人们所公认的公理、格言、谚语等,其涵义也应作适当的阐发。如有位同学在高考作文中引用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之后,就立即阐发道:
  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的意思是应当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享乐之后,再享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句话,闪耀着理想的光彩,跳动着民族的脉搏,孕育着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萌芽。一个\"先\"字,一个\"后\"字,一个\"忧\"字,一个\"乐\"字,对比何等鲜明,真能启人深思!
  作者引用范仲淹的话,不是\"一引而过\",而是对它的含义进行了阐发,从而避免\"抄书\"之嫌。
  另外,还可以借助哲学的观点,辩证地分析问题,注意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相互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等等,分析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分析它们的关系,分析对立面的相互转化,从而揭示事物的内涵,深化我们的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