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语言达标技法(11)
作者:范文大全 点击:次 编辑:凡文范文
再如:青春的价值在于它是不耐久藏的珍宝,是稍纵即逝的瞬间;青春的意义在于它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是一个时代的性格;青春的奥秘在于它总是希望做出一切,总是不断奋勇直前。 训练题(五) 评说1:本篇属二类卷,得28分,失12分。(满分40分) 第一段末尾一句,实际是个病句:\"现在的学生对乐于助人这个品质问题非常注视。\" --注视,注意地看,专注地看,用在这里不恰当。即使把\"注视\"改为\"重视\"(看重它),句子也不精练。 第四段起笔句:\"当我们仔细看一下这两个问题时,就会发现问题所在。\" --一个句子中谈了两个\"问题\",而且,这两个\"问题\"的内涵又不一样,语言多不明确呀! 第四段尾句:\"对人与对己不同要求,这就是两次结果相矛盾的根本原因。\" --\"两次\"什么\"结果\"?很不明确。 …… 评说2:本篇属三类卷得20分,失20分。(满分40分) 首先,标题上用语就十分不明确,不得体。\"宣传与实践\"为联合短语,它们的主语应该是同一个;然而,文中\"宣传\"的主语是\"国家\",\"实践\"的主语是\"青少年\",这里犯了语法错误。本文的作者显然把两个概念混淆了。况且,国家对精神文明建设也并未仅仅停留在\"宣传\"上,而是采取了许多举措,因此,文中认为没有把宣传与实践结合起来,显然是认识上的错误。这是以词害意了。 另外,文中多次用到\"实践\",内涵是什么?又各指什么?模糊不清,表明了本文语言运用不明确、不得体。 …… 训练题(六) 注意内容上的一致性,其次是语言上尽量保持原文特色。 训练题(七) 20世纪的帷幕已在我们头顶徐徐落下。站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驿站,我们回首百年来并未如烟的往事…… 训练题(八) ①把\"含辛茹苦\"改为\"日夜不停地干活挣钱供我上学而又日渐衰老\"。 ②把\"无所畏惧\"改为\"秋霜枫独红,冬雪梅独?,把\"永不退缩\"改为\"真金百炼色不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