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位科学家,在20岁时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坚持做了 30多年的研究,发表了许多与此相关的论文,也给其他科学家的研究带来了一些启发。但是,最后他发现这个问题的思路竟然是错的,这个问题是无解的。于是有人评价这位科学家,说他的研究都是浪费生命, 而科学家却不以为然。
你在生活或求学生涯中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这道题符合高考作文“立德树人”的命题思路。材料中的科学家,为了获得那“惊鸿一瞥”,抛却了功利,付出了一生,结果却发现一直以来的研究方向是错误的。面对他人“白忙活”的否定评价,科学家坦然面对,他的态度让人看到了一个科学家最可贵的人格魅力与献身科学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对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一个民族的进步兴盛是必不可少的。考生可以从材料中汲取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另外,材料还具有较强的思辨性。方向错误的科研是否是有价值的?材料给出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再加上有科学家的态度作提示,让考生有话可说。
审题时,考生可以从“科学家”“有人”这两个对象切入,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把握材料的立意。从“科学家”的角度而言,科学家进行科研时不带“功利色彩”,这才是真正的科研精神;科学家“做了30多年的研究”“用一辈子去试”,才能最后发现不对,才有了做成功的那些人。从“有人”的角度而言,有些科学家历经失败,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他们的探索是没有价值的。他们或许从反面证明了一些科学真理,或者他们的精神本身就是巨大的财富。
接下来,就是去伪存真,挖掘材料的核心内涵。科学家研究思路的错误引来了否定评价,这与科学家的态度形成了对比。考生要从科学家的态度中找到命题者的情感倾向,找出材料的最佳立意。
最后,由表及里,根据描述性话语进行深入分析。科学家的科研方向错误在有人看来是“白忙活”,但在科学家看来是另一种美。
立意提示:
1.“无解”同样有意义。
2.重要的是过程。
3.科学研究要拒绝功利。
4.不懈的研究本身就是价值。
5.拥抱纯粹,成就价值。
【佳作赏析】:科学休得近功利,研究莫要染纷华
生活是一条急流奔腾的河,若沾染了功利,急于钻营,必然会被功利的波浪打得踉跄趔趄。科研会带给人们对大自然卓越之美的惊鸿一瞥,若沾染了功利,太过注重现实性的最后回报,必然会被功利的波涛吞没。科学休得近功利,研究莫要染纷华。唯有像材料中这位科学家一样,多几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纯粹淡泊,方能坦然无畏,纵使身后波涛连天涌,依然稳步向前。
功利似屏障,将真理蒙蔽于浮华之后。
吴国盛教授说:“真正的原始创新来自哪里?第一,无功利的探索热情。”若无抛却功利的探索热情,科研很容易走向歧途。两篇学术论文发表在《科学》期刊上、在世界上率先用卵子成功培育出人类胚胎干细胞等成绩,让本寂寂无名的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短时间里一度成为韩国的“民族英雄”,被视为韩国摘下诺贝尔奖的希望。但2005年12月,他被揭发伪造多项研究成果,其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干细胞研究成果均属子虚乌有。随后,其职务被解除,称号被取消,并获刑两年。如若携带功利,科研工作者则难见掩于其后的泰山,稍有不慎就会像黄禹锡一样身陷囹圄,被钉在学术的耻辱柱上。
功利似蔓草,将真理扼杀于科学的土壤里。
潘建伟院士曾言:“科学探索的出发点是无功利的。”科研若沾染上功利,结果会是灾难性的。2018年,哈佛“终身教授”皮耶罗•安韦萨在心脏干细胞研究方面被证实学术造假。十余年间,数不清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最后只换来一堆无法自圆其说又毫无实践意义的论文。浪费了各方无数的社会资源不说,还耽误了这一领域的科研进程,伤害了无数这方面的学者。功利就好比快速滋生的蔓草,将真理一层一层裹挟,将其扼杀在科学的土壤中。
功利似顽石,将真理阻碍在探寻途中。
陈继儒先生曾道:“斑竹半帘,惟我道心清似水;黄粱一梦,任他世事冷如冰。”这实则可以引以为科学精神的最好诠释。“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大坝、“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天眼工程、“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成就辉煌的探月工程……这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的背后是一大批老专家和年轻的科研人员,抛却个人名利,恪尽职守,默默奉献。相反,《肿瘤生物学》在2017年撤去了中国学者107篇已发表的论文,因其涉嫌同行评议造假,2018年贺建奎作为“反面”形象入选《自然》年度十大人物……功利之心成为他们科研道路上的绊脚石。
“我们拒绝任何专利。我们的目的是促进科学发展……”居里夫妇的声明犹在耳边回响。科学休得近功利,研究莫要染纷华。真理面前,唯有不抱功利之心的弄潮儿才可挺立在潮头。路长且歧,愿你我行而不辍。保持孩子般纯粹,追求对美的惊鸿一瞥,不溺于繁华功利,秉纯粹初心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