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山楂树之恋》,以特定时代下的一场生死恋情,感动着成千上万的读者。作者以朴素自然、细腻生动的文笔,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的铺垫中,把读者重新带回到那不堪回首的文-革岁月,去咀嚼爱情的纯粹和人情的冷暖,感受生活的凝重与社会的不公。
小说中的K市西坪村,是一个山水环绕,民风淳朴的乡下村庄,在那儿,一个背负着地主出身的去乡下搞教材改革的高中女生,与军区司令的儿子——一位年轻的勘探队队员,不期邂逅而擦出爱的火花,并历经曲折后,深陷于相知相解的缠绵爱情之中。
文中的女主人公静秋,是一个聪明美丽、善良单纯的知识青年,她学习好,善思考,且多才多艺。由于出身不好,自强中不免自卑,同文-革时期背景下的大多数青年学生一样,学业之余,还去做零工,以补贴贫困的家庭,在即将毕业之际,面临着下乡而当一辈子农民的迷茫前途。而男主人公老三,因经历过家庭中父亲命运的沉浮,以及在勘探队生活的磨砺,显得成熟而持重。他正直善良而富有同情心,毫无高-干-子-弟的“纨绔”之气,他们因村中的一棵山楂树和一首苏联民歌《山楂树》而结缘,更因秉性气质的相同而相恋,却又因老三身患白血病死亡而绝别。
小说以现实主义的描述笔触,通过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塑造,令人信服的描画出那一处处生活场景、生存情态和众多人物形象。静秋在困厄家境与母亲谨慎为人的家教中,所养成的遇事勤于辨析,且凡事往最坏处着想的稳重性格,老三文静自信、细心挚情的成熟与理智,以及拘谨老实的农村青年长林、卑劣猥琐的“甲方”万昌盛等,都栩栩如生地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小说在以爱情为主线的矛盾纠葛的演绎中,描写和展现了男女主人公这一令人感动而扼腕的命运悲剧,并由此提纯和升华出以真情为内涵的爱情境界和人性高度。尽管,静秋与老三令人惋惜的没有实现“灵”与“肉”的完美结合,但,老三去世前对静秋所说的:“你活着,我就在。”“听见这个名字(静秋),即便我一只脚踏进坟墓了,我也会拔脚回来看看你”,以及他弥留之际对静秋死不瞑目的等待和流泪伤情,却将爱情的纯粹和唯美推向一个极致,而多么令人动容!同时,小说以静秋和老三的恋情为主线,串起家庭、学校、街道、乃至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描摩出充满贫困、凄清、迷茫和压抑,但也不乏亮色的社会生活画卷,让读者去感动和体会。
在情感生活的培养和深化中,静秋的时时处处用毛主席的话语对照,强烈地打下了那个时代社会思想对人们生活的奴化和禁锢。而她的对性的无知和迷惘,她的因出身问题的心灵沉疴和重压,都展现出社会生活的落后与封闭,政策取向的极左和昏暗,以及所造成的对个体生命的戕害,对本真人性的扼杀。
而老三,无疑是那蒙昧时代的一个智者,他的对静秋前途问题的开启,对出身问题的评判,对静秋身为“地主份子”的父亲横遭厄运的同情与辩解,以及老三对诸多社会问题的调侃和解嘲,都使作品在闪现人性之光的同时,具有某种思辨色彩。这是一个至真至纯的爱情的体验场,它让我们在撼人心魄的爱情颂歌中,去流着热泪感同身受;是一个荒诞历史的展览馆,它让我们在压抑、悲悯的氛围中,去生动地感观那一幕幕人间悲剧;这是一个充满理性辨析的反思所,在流淌着一幕幕血与泪的悲剧演绎中,给我们深沉的思索和憧憬。它更为当下被物欲浸淫的爱情生活,提供了一个或已绝版,但唯美永恒的精神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