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的夜晚,天上没有点点的星星。是什么将大地照得如此明亮?抬头远望——是月亮。
今天的月亮格外大、格外亮。透过黑压压茂密的树枝,它像一个大玉盘,嵌在夜幕中。这就是我对月亮的初印象——黑暗中的使者。
瞧它的颜色,白中泛着点灰,在天空中闪着银光。倘若将它比作一种花,我想你不会说它像牡丹般花枝招展,也不会说它像菊花般超凡脱俗。我认为,它恰恰像周敦颐眼中的莲,高洁傲岸,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能独自撑起一片天。
在我心中,它还是孤寂而又清高的。透过月亮的亮部去看深灰色的月影,仿佛可以观赏到嫦娥在凄凉的广寒宫中抚琴。她的神色中掠过一丝忧伤,长此以往,她早已熟悉了孤寂的生活。她的面色有些许红润,粉扑扑的。两只白净的手在琴上来回翻动,奏出了动人的旋律,在宫中回荡,玉兔在她的脚边睡着。那可怜的吴刚,依旧执着地举着斧子奋力砍着那永远不倒的桂花树。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为什么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借月亮来寄托情思呢?不管你在什么地方,月亮都是共有之物,就像“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中作者高洁的志趣一般,不会发生改变。现在的人们白天忙于自己的事业,繁忙的生活节奏让人们来不及思考,也来不及停下来细细感受。而当夜深人静时,内心的孤寂便会爬上心头,人们需要通过月亮来排遣心中的忧郁。神秘的月亮连接着两地游子的心,见月思乡,也就不奇怪了。
写到这儿,我开始思考,月亮究竟给了我什么?我想,它照亮了我归家的路;在夜晚与我并肩“作战”,奋笔疾书,给予我陪伴;它给了我自信,告诉我明天会更美好;它愿意聆听我的心里话,做我的“心语桥”。
这个夜很静寂,但不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