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射入庭院中,照在地上,我伸手抚摸着那棵歪斜的树,枝干粗糙,我跨越时代,与年少时那个爬桂花树的鲁迅同框……
有人说“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也有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此次研学,让我体会到了拓宽视野的重要,读书能体会作者的情感,然而走出学校,去探索书中的世界,更能体会到不一样的风采和韵味。
这次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初次走入百草园,我便将这个园子与鲁迅的一篇课文联系起来。百草园很空旷,中央立着一个石碑,上面刻着三个大字“百草园”。石碑的后方,我看到了鲁迅口中“碧绿的菜畦”,石碑的右方,有着那“光滑的石井栏”,一棵棵高大的树为百草园遮阴,树上偶然跳出一两只松鼠,我不禁感叹,联想到鲁迅竟将百草园写得这般生动形象。我盯着那种着的菜,愣愣入神,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迅哥儿,他蹲下身,低着头,小心翼翼地翻开红砖,观察昆虫的样子。一个小小的菜园子,竟能让鲁迅留下如此深刻快乐的印象,并且无比留恋。我想,鲁迅的这份留恋,是寄托在百草园上的天真与快乐,是那美好无忧的童年。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三味书屋。书屋的上方挂着一块匾,写着“三味书屋”,下方是画着肥大的梅花鹿的画,鲁迅曾写他们那儿没有孔子牌位,就拜这幅画。这间屋子的正中央是一张大书桌,旁边各放两把椅子、一张桌子,显得大气端正,望着眼前的三味书屋,我仿佛看到了鲁迅跟几个学生站立着,对着正上方的那幅画,恭敬地行拜礼 。我也仿佛看到了寿镜吾先生手拿戒尺,认真地检查着学生们的作业。我又仔细地瞧了瞧,发现那桌子上有裂痕,这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不知几时,学生们就坐在这桌子前书写、读书,学习知识。在三味书屋的后方,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一棵桂花树,那就是鲁迅平常“忙里偷闲”的地方,他在那棵树上寻找蝉蜕,在园子里喂蚂蚁。
鲁迅的弟弟周作人在《乌篷船》一文中写道:“船尾用橹,大抵两支,船首有竹篙,用以定船。”在鲁迅故居的出口处,有着窄窄的河道,河道中行驶着一条条乌篷船,船夫用力地划着桨,荡起层层涟漪,一阵风吹过,河道旁的落叶纷纷起舞,伴着那乌篷船,渲染着独特的韵味。在船夫有力的动作下,船快速行驶着,一路上风景优美。我拿起相机,记录下这美丽的一刻。
此次研学,在我人生的旅程中书写了一个美丽的篇章。我想,读万卷书固然重要,但当你将景物和书中的文字结合起来,你会发现这其中的韵味别有洞天,能帮助你真正地理解文字的奥妙。